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谁在太湖畔制造了垃圾山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11月29日11:41

  谁在太湖畔制造了垃圾山

  益多和景华从各污水处理厂领到180元/吨的处理费后,只用其中的50元就将污泥“打发”出去,做了一个中转站就盈利约130元/吨。2000吨大概能赚20多万元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 | 江苏无锡报道

  在苏锡高速路的新安出口处,向南望,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向北望,就能看见荒地间一片连着一片的小土堆。那就是举报者所说的“神秘的垃圾场”。 从已经用石堆封堵掉的小路口进入这片“垃圾场”,四处可见推土机和卡车驶过的痕迹。放眼望去,杂芜丛生,垃圾遍野。

  本刊接到投诉,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近千亩良田变成垃圾场。投诉者称,该区域距离太湖湖岸仅2千米左右,成千上万吨各类垃圾对空气、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也直接威胁无锡新区的饮用水源地。

  良田缘何变身垃圾山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李东村的村民李某告诉《望东方周刊》,几年前,太湖东北面沿湖几公里内基本都是农田和宅基地。后来因规划建设太湖科技园,村子被拆迁。312国道与环湖高速路之间的农田基本都荒废。两三年前,新安小区安置房始建之际,陆续有卡车将垃圾倾倒于此。

  李某说:“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每天无数辆卡车从此经过,进入这片荒地倾倒垃圾。根据他的目测,高峰期每分钟可过一辆。黑臭的泥浆淌进附近的菜地里,蔬菜很快都死掉了,干枯以后,变成白白的一片。”

  村民翁某告诉本刊记者,建这个“垃圾场”是村里同意的,只让“自己人”进来,外人不让来倒。

  在“垃圾场”的几个入口处,是蓝色板房搭建起来的临时“哨卡”,村里雇了几个人轮流值班,偷偷来倒的,被抓住之后就罚款。大约在两个月以前,这片垃圾场不知道被谁给封起来了,路口堵上了石头。

  11月22日,当本刊记者来到无锡市环保局询问具体情况时,污控处处长虞其军惊讶地表示对此事闻所未闻。他立即拨通无锡市新区环保局和监察大队等部门的电话,这些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均表示不知情,根据本刊记者的提示,他们立即派遣了两队人马,去寻找这片“垃圾山”。

  “照理说不会这样,因为无锡市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厂,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疏通河道清出来的淤泥也有专门的堆场,水利部门在负责。”虞其军对本刊记者说。

  “无害的建筑垃圾暂存地”

  几个小时以后,新区环保局的人马找到了这片“垃圾场”,经鉴定,分为两块,一块大约150亩左右,是锡东水厂即将兴建二期厂房的预备用地,堆放了一些建筑垃圾和自来水过滤后的太湖里的尾泥;相邻的另一块即是李东村旧址这一片,面积大约600亩左右。堆放的主要是建筑垃圾。

  无锡市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书记刘兆祥于11月23日告诉本刊记者,他去现场看过之后,认为这些砖头、墙面之类的建筑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

  无锡市新区太湖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助理、新安街道办主任曹文彬告诉《望东方周刊》,2006年开始,无锡确立了开发太湖科技园战略,一方面统一规划产业升级,一方面解决治理污染的问题。这些已经拆迁的农田宅基地已经改了规划成为了预备用地,只是暂时还没建设起来。整个新安,现在正是处在如火如荼的改造升级阶段。

  “一开始是自发的,”曹文彬说,“在拆迁和新建安置房的过程中就有人把拆下来的东西堆放在那里。后来,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就让人们把建筑垃圾暂时统一堆在那个地方。明年之内肯定会统一清理掉。”

  曹文彬承认,“堆在那里的确不是很好看”,也发现了存在不少“浑水摸鱼”的卡车进去倒垃圾,城管经常会抓,抓到至少罚款8000元,但还是比较难于监管。由于“管理上的困难”,今年新安街道就把这个“临时堆放地”的几个路口都封了。

  不过,曹文彬告诉本刊记者,这个场地是不收费的,完全是“便民”,只对新安的群众开放,不会允许外地的车和其他工地、工厂的车进去。建筑公司工地的垃圾也不会倒在这里,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填埋场。

  因为只是临时存放一下,所以也没有通知环保局,没有办理环评等一系列手续。

  曹文彬和刘兆祥都对本刊记者说:“绝对不可能有工业污废和市政污泥在这里乱倒。”

  神秘的污泥

  举报者告诉本刊记者,从垃圾堆场中污泥凝结干化的情况看来,这些污泥含有絮凝剂成分。而絮凝剂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会用到的原料,据此,他推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能也是倾倒于此。

  无锡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虞其军看过一些污泥堆的照片后,也指出其中一些白色和青色物状像是工业污泥。

  虞其军告诉《望东方周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中的成分异常复杂,因其污染严重,必须要严格处理。但据虞其军透露,作为一个全国普遍性的难题,往往污水处理厂上马迅速,但官网建设却滞后,焚烧厂也很难跟进。“无锡市到今年年底依赖惠联热电厂的扩建,就能将污水厂污泥焚烧掉。”

  “之前大部分(污泥)是再利用,矛盾还是比较突出,我们就会担心存在一些污染问题,这么多厂怎么监管得了。到今年年底,这个矛盾就解决了。”

  虞其军告诉本刊记者,在2007年左右的时候,有一家垃圾热电厂---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科研性的废水厂污泥处理试验项目。但因为技术条件限制,最终没能上马。

  “没有上马”的项目

  然而,这个并未“上马”的焚烧污泥热电厂(乙方),早已于2007年1月25日与无锡市排水总公司(甲方)签订三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意向性协议。

  2008年9月24日,排水总公司旗下的无锡市锡山区污水处理厂(甲方),又同无锡景华特种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乙方)及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丙方)签订日处理约50吨的《污泥处置协议》,乙方负责将水分为80%的污泥干燥到水分为25%~30%的干污泥,丙方将干燥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发电。

  根据该协议,污泥处置费用为180元/吨。益多原来是一家民营企业,后被国企收购,景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益多电厂内租用了六七亩的地建了污水池和办公室,主营污泥干化焚烧生意。

  那么实际上并不具备焚烧技术的这两家厂商,又是如何处理到手的污泥指标的呢?曾经在景华公司做技术工人的杨桃(化名)为本刊记者解开了这个谜团。

  他说:“调试的时候,还是烧了一些,但是机器后来基本就没开过,污水处理厂前脚运来的污泥,后脚就被分包给运输队拉出去倒掉了。”

  杨桃告诉本刊记者,就他所知道的情况,仅在2009年的6月至7月间,污水处理厂就一共送来了近2000吨污泥,运来的时候,都是规范的车装的,平均每天约40吨左右。然后,一个姓唐的和一个姓汪的四川人,是专门做这个“倒垃圾”生意的,就用水泵把污泥抽到他们的卡车上,一路“像洒水车一样”滴着出去⋯⋯

  每运一车,景华公司付给唐某400元钱。一车的污泥大约为8吨左右。平均每吨污泥的处理成本约50元。也就是说,益多和景华从各污水处理厂领到180元/吨的处理费后,只用其中的50元就将污泥“打发”出去,做了一个中转站就盈利约130元/吨。2000吨大概能赚20多万元。

  “黑色”生态链

  杨桃告诉本刊记者,益多电厂因为不符合新园区的规划,即将关掉,而景华的老板陆某在听到“风声”之后,也没再做污泥生意,现在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四川人唐某,是专门跑这个“条线”上的人。杨桃说:“这是靠‘关系’经营的行业,这些人招揽卡车司机挂靠给他们,每拉一车污泥,从400元里面提取50元‘保护费’。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能在什么地方和时间倒,也只有他们,在卡车被扣之后能疏通关系把车取得出来。”

  而承包拉车的司机,有的时候偷懒,会在路上就倒掉了。也有单位会查,会抓,但是撼动不了这条地下产业链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污水处理厂下游配套产业不能满足需要的固有矛盾,以及利益的驱使,不少人都在做着这个“层层分包”的生意。益多和景华只是曾涉猎过此领域的一家。从地方相关部门、污水处理厂、运输队工头到卡车司机⋯⋯早就形成了一条隐形的生态链。而就在不久前,无锡的另外一家污水处理厂也因为违规“分包”处理污泥而引发城际矛盾。

  “这条隐形的产业链在监管盲区里破坏着我们的城市和母亲湖,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该业内人士说。■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