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中国式节能减排大考

2010年11月29日16:57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柴油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采用了“一刀切”的粗暴方式,这和中央的节能减排宗旨相违背,也和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导向相悖

  中国式节能减排大考

  □ 本报记者 廖 娥 夏黎明

  “这一个五年规划中的环保目标再完成不了的话,没有办法向人民交代。”有业界人士回忆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时,温家宝总理曾表示。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一个“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让人忙活了五年。

  “减排”形势逆转

  作为全国减排工作的具体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国家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对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遭遇到的尴尬感触颇深。

  “‘十一五’计划要求5年内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赵华林说,“但有些省份居然2006年上报的统计数据就已经减了10%以上。这就是说,他们仅一年就实现了5年目标,有的还大大超额完成了。”

  但因2006年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染减排数据统计考核体系,环保部门“屈居下风”,而2007年成为新的转折点。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家宝总理指出,2006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一项目标却未能完成,这就是节能减排指标。就污染物减排而言,原定当年COD、SO2排放量要分别减少2%,但结果却是分别增长了1.2%和1.8%。

  “‘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温家宝说。这让各地政府充分感受到中央政府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坚定意志,也让环保部门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监管重任。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两天后,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计划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此后,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国务院又与各个省区市签订了完成减排任务的责任状。

  赵华林说,2007年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出台,剑锋所指,让各地政府开始忌惮,“形势迅速逆转。”

  在中央一系列政策出台后,从省到市、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完不成我就引咎辞职”,时任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立下了“军令状”。

  赵华林对媒体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沟通,双方认识达成一致。地方政府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是空谈,必须要兼顾环保与经济的均衡发展。环保部门也多管齐下,帮助指导地方政府推进减排工作。于是,全国各地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2008年,我国减排任务取得良好的成绩,首次实现了减排任务完成进度赶上了时间进度。其中,两项主要污染物与2005年相比下降8.95%和6.61%。而2009年、2010年污染减排力度呈惯性继续加大,力求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央企当好“排头兵”

  “央企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曾对媒体表示。

  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战争中,中央企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央企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不仅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国家环保部门也曾多次指出央企在节能减排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当初,国家在布局“十一五”减排目标时,对190户央企作出相应的要求。据媒体报道,190户央企所属企业总共承诺的节能量为2675.75万吨标准煤,大约占到全国千家节能目标总量的29%。而到2009年底,实际完成了4139.38万吨,完成考核目标的154.7%。

  但是央企在节能减排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2006年,李荣融就对“十一五”节能减排做了很好的规划,指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但减排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正如李荣融所说:“尽管央企总体能耗低于全国水平,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而针对央企负责人第二任期(2007到2009年)也有了节能减排分解目标,并增加了对资源节约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的考核力度,从而推进央企的节能减排步伐。

  2010年,部分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减排任务有增无减,主要集中在钢铁、发电等领域。5月,李荣融代表中国官方严令中央企业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并指出整改后仍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的,该歇业的坚决歇业,该关闭的坚决关闭。

  直到10月,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仍勉励其中五家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定不要拖了中央企业的后腿。”

  经过多方的努力,进入千家节能减排考核的中央企业已经在总量上提前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从而为众多中小企业树立了榜样。

  “柴油荒”之惑

  关于节能减排的任务提前完成的讯息铺天盖地,可是很少有老百姓感受到这五年来经历的艰辛。

  纵观这五年的时间,如果说2006年是困惑的时期,那么2010年应该是压力最大的一年。赵华林回忆起了曾经历的事情,“我们到地方检查,地方的同志说,我的减排数据统计表都在这儿,哪个不准,你尽管查、尽管说啊。”更让他尴尬的是,“近10万家企业的排污统计数据,几天时间我们也难以逐一核准,即使他们报了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也拿他没辙”。

  2010年5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指出,“现在距‘十一五’末只有8个月时间,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退缩?能不能降低目标?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大喊一声:不行!我们作出的承诺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

  于是,全国上下都忙活起来。各地政府采取不同的方式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

  “柴油荒”似乎也随之而生。据报道,“柴油荒”从北至南席卷全国,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停业加油站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但由于目前柴油“批零倒挂”现象依然严重,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停业的加油站早已超过这一数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导致今年秋天“柴油荒”问题突出的直接原因是各地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采取的“突击式限电”。

  从今年9月开始,全国一些地方部分企业遭遇“强制性拉闸限电”。浙江一家农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的负责人称,为了正常的工作需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备柴油发电”。

  对此,有一些网民发出这样的质疑,“一些地方政府能不能提前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要大限将至时才急急忙忙想办法?”

  不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近日明确指出,节能减排只是导致“柴油荒”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并表示,发改委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和纠正某些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的拉闸限电的错误做法。

  也有专家认为,“柴油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采用了“一刀切”的粗暴方式,这和中央的节能减排宗旨相违背,也和中央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导向相悖。

  如今,距“十一五”规划收官已时日无多,一切都在倒计时,节能减排的大考也不例外。而过去的五年间累积起来的经验,无疑对即将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