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发展“低水经济”
嘉宾介绍:王建,自然大学水学院环境研究中心。
主要观点:
以往缺水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现在咱们国家水资源最丰富的西南地区,去年也出现了旱情,连续几个月的时间缺水,大家印象非常深。华北地区缺水,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从70年代到现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大家认识上有一种误区,觉得北方的河川都是干的,实际上北方的河川断流非常长,没有水的河道连起来有3000多公里。
海河流域2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在高速发展,没有水是不可以想象的,怎么办?所以大家都在拼命抽取地下水。所以华北地区出现的漏斗群多达21个,差不多有7万多平方公里,都低于海平面。这不仅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生态上问题也很大,对于植被影响也很大,很多生物也没有了,生物多样性就会丧失。
城市也是这样,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北京这么多的高楼,这么多的建筑,城市下面有很多管线,自来水、污水、通讯、燃气、热力等等都在地下,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会造成断裂,这种管线断裂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北京市自来水管网,每年有1/3的断裂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
过去北京是消费型城市,没有像样的工业,七八十年代上了大量的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炼焦企业,都属于耗水型的,用水量特别多,这些企业投资越多,耗水量越大。不光是北京,我们很多城市在发展商,产业结构与水资源不匹配。
现在不是有低碳经济嘛,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发展“低水经济”。我们现在讲建设节水型城市,那你的经济就应该是低水的、省水的、少水的。实际上,北京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从1995年到现在,政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把耗水型的产业,分别采取了关、停、并、转、迁等很多措施。到2000年,工业上每年可节水5亿立方米。
农业上也采取了措施,原来是大水漫灌,大力发展水田,现在水田改旱田,采用喷灌、滴灌,每年也可节水4亿立方米。这样的话,工业、农业共可节水9亿方。但是节约的这9亿方水,还是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人口在增加,生活用水一直在上升。每年增加六七十万人,生活用水压力很大。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