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6日电
题:居民口袋鼓起来 社会才有增长动力“民富”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华社记者王存福、王英诚
中国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引领亚洲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参加博鳌论坛的众多中外专家认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内需,“藏富于民”将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
拉动内需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博鳌表示,“"十二五"确立民富优先的发展方针,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预期,可有效释放社会总需求、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效缓解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而这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此前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将是私人消费,而不是出口。而私人消费能力的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前提,即要实现民富。罗奇从中国居民的储蓄意愿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等统计数据,揭示出未来中国消费者主导的增长大有可为。
“拉动内需中,最本质的就是提高居民收入,让人民富足,有钱去消费,消费水平提高了,经济增长幅度自然也上去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亮出了他的观点。
罗奇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勾勒出一套条理清晰的增长模式,而这模式与过去三十年来一直遵循的增长模式迥异。规划的基本目标非常明确: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出口及投资为主导,转变为以国内个人消费为驱动力。同时,他认为这将是中国继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之后第三次引发重大经济战略转变的发展规划。
迟福林认为,历史地看,以国富优先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特定背景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国经济起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富优先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不仅难以有效满足13亿人的发展型需求,还会强化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扭曲市场,延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生产过剩矛盾。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只有民富优先,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消费、促进社会公平,才能尽快实现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
增加居民收入开始成为各地政府工作重点
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1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居民的口袋鼓起来,社会才会有持续增长的动力。
过去一段时间,各地政府都开始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以海南省为例,受物价持续上涨影响,海南省近期启动《海南省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城乡低保户(含农村五保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五类人群进行补贴,全省安排资金预计1.1亿元人民币,有效地减弱了居民负担。
同样,在浙江宁波、湖北武汉等地,廉租户或低收入群体房租均已开始上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在国内其他地区,政府采取各种补贴形式,增加居民收入,减轻由于物价上涨和通胀等造成的影响。
徐逢贤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要与过去不同。
正是由于现有经济结构难以满足发展型需求,才需要推进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二次转型与改革,凸显改变经济结构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看来,把改变经济结构作为中长期内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重点,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民富优先应成为长期政策
迟福林认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实质发生了变化,不是简单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而是由经济总量的发展导向转为国民收入的发展导向,即是由“国富优先发展”转向“民富优先发展”。
迟福林表示,着眼于中长期发展,民富优先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实现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导向转变,从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导向转变。从未来5至10年发展的趋势看,我国已站在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的历史新起点上。
张卓元认为,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为突破口,是一个很现实的路径。徐逢贤认为,对于针对公众的一些公共产品,如交通、水利等工程,依靠财政赞助,将能很好地减轻居民负担。
徐逢贤说,进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是实现民富的核心任务,需要通过改变初次分配制度,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而再次分配制度也应该向居民倾斜,如医疗、养老等通过国家财政进行补贴,增加居民收入,减轻负担。同时,对于高收入阶层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迟福林坦言,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能够有效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同时应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刺激内需。他认为,实现民富优先的目标,需要政府确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超脱自身利益的束缚,强化公共利益的代表地位,保障公共产品,走向公共治理。总体上说,加快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有助于形成“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础。
而实现民富也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题中之意: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然而,实现民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徐逢贤透露了他的担忧,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法律制度保障,藏富于民就会变得举步维艰,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