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汶川5.12地震三周年 > 汶川三周年消息

回顾成都震后3年重建之路:走向城乡全面现代化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2011年05月11日08:17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与应战的历史。

  英国历史学大师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中,总结全球或存或灭的26种文明,得出这个著名论断。汤因比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文明是通过对环境挑战的应战所经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明起源不可违背的法则就是挑战与应战,“在文明的起源中,挑战和应战之间的交互作用,乃是超乎其他因素的一个因素”。挑战和应战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新的创造和发展。“挑战不仅刺激它的对象产生一次成功的应战,而且还要刺激它积聚更大的力量继续向前进展一步:从一次成就走向另一次新的斗争,从解决一个问题走向提出另一个新问题”。

  在运用这条规律考察所有文明之后,汤因比对惟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心驰神往,甚至在垂暮之年公开表示,如果可以选择,自己愿意活在一千多年前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国西部。

  如果汤因比活到今天,而且恰恰就在成都这座西部城市,亲眼目睹三年前大地震史无前例的挑战,亲身见证三年来成都人英勇智慧的应战,除了印证自己理论的正确,他还会有何所思何所想呢?

  成都,古属梁州,在传说中大禹治水划分的《禹贡》九州里,位居最末,“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也就是说,农田质量和税赋水平,都是全国最低的。然而,由于后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成都平原一跃而为“天府之国”——成都是岷江雪水浇灌滋养出来的,水的性格和特质,就是这座城市的性格和特质。

  如同成都在大灾面前处变不惊,得益于自古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共生共荣,成都随即展开的灾后重建,也得益于早在2003年就开始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场以城乡群众共创共享为核心内涵的历史性变革,领全国风气之先,破除城乡壁垒,不仅保证了城乡产业迅速恢复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保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等各种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极大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三年来,成都的灾后重建,早已远远超越简单的恢复和重建,而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沿着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向城乡全面现代化。

  在那场令人绝望的挑战面前,成都没有倒下,而是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再造山河,重塑民生,用鲜血和汗水,在惨遭蹂躏的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辉煌诗篇。物质家园重建这一“撇”,和精神家园重建这一“捺”,合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凝聚了人类在灭顶之灾面前,最可宝贵的尊严。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是一首不朽的史诗!

  无论是地震以来的三年,还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七年多来,这些“以往历史”,不仅已经决定了过去,在冥冥中还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与规范我们的未来。在“5·12”三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历史,其中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