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海油渤海湾油田漏油事故 > 中海油渤海湾油田消息

康菲携手中海油公开致歉 涉及敏感话题一概未答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艳
2011年07月07日04:10
[提要] 昨天,中海油作为康菲中国的合作方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这两家公司均以副总裁级人士为领队共有8名高层出席会议,就此次事故向社会公众道歉,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事情。遗憾的是,康菲对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仍避而不谈,对为何不及时向公众发布消息、何时彻底解决漏油问题等敏感话题,康菲方面都未能给出答案…[我来说两句]

  搜狐论座:中海油渤海漏油,不要再成为消失的新闻

       伟大的企业中海油:钱多、话少、责任小

  距离6月4日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已有一个月时间,溢油油田的作业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才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就该事件向公众致歉。但对为何不及时向公众发布消息、何时彻底解决漏油问题等敏感话题,康菲方面都未能给出答案。

  康菲携中海油公开致歉

  昨天,中海油作为康菲中国的合作方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这两家公司均以副总裁级人士为领队共有8名高层出席会议,就此次事故向社会公众道歉,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在国家海洋局将渤海油田溢油事故公之于众(7月5日)的第二天,作为事故责任方的康菲终于跟中海油一起面对公众发布消息。昨天下午4点,专程来华救火的康菲全球高级副总裁Ryanlance携康菲中国高层共5名高管,与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率领的中海油3名高层人士一起出现在媒体发布会上。向公众公开道歉是Ryanlance和陈壁一致的结束语。Ryanlance说:“我们对造成的环境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

  中海油首次表态将分担责任

  渤海溢油事故19-3油田,是渤海上众多油田之一,渤海是我国最富饶的海上油气区,中海油是我国海上油田开发和引入外方合作唯一的企业。

  在19-3油田上,作业方是康菲,中海油是合作方,中海油拥有这一油田51%的权益,康菲拥有49%。

  尽管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溢油事故的责任由作业者来承担,但中海油作为油田股东方,以及引入康菲作业的中国企业,之前一直不作表态被质疑推卸责任。昨天,中海油首度承认将分担经济责任。昨天下午的会议上,陈壁表示:“溢油事件的处理,由作业方康菲负责;对今后经济上的责任,根据事件最后的性质判断,根据当初中海油与康菲签订的石油合同的规定,来分担责任。”至于具体如何分担,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蒋永智会后告诉京华记者:“需要咨询一下公司律师。”

  敏感话题康菲仍旧避而不谈

  遗憾的是,康菲对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仍避而不谈。

  针对会上记者提出的“如果在美国,你们是否也这么长时间不向公众发布消息?”“对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污染海域达840平方公里,你们是否认同?”等敏感话题,康菲方面均未作答。

  会上,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做出的说明是:“这个事件发生在中国,我们向中国的相关部门及时汇报了,包括向我们的合作方中海油。我们是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处理这一事件”。

  然而,根据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对此,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蒋永智表示,中海油是上市公司,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在做。首先,这个事件是非常少见的,从溢油事故发生的6月4日,到认识这个事故有个过程。其次,按照上市规则相关要求,这个事故没有达到需要披露信息的要求。

  罚款及索赔额度尚属未知

  对于康菲是否面临罚款问题及索赔问题,康菲中国方面表示,正和相关部门及合作方进行沟通,希望尽快知道成本。

  对于此次溢油事故将对康菲和中海油造成多大影响,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清洁工作做好,产量下降是肯定的,但这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一溢油事故导致目前该油田每天减产相当于7000桶,对整个油田产量而言占比很小,所以对康菲方面的产量而言,影响微小。而相对于中海油去年每天90万桶的产量而言,影响也很小。

  溢油何时彻底解决无法预测

  5日,国家海洋局称,两个漏油点之一目前尚未堵上,溢油基本控制,截至4日,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

  不过,康菲方面昨天在通报会上称:“溢油现在已得到完全控制。”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说法,目前康菲是采用控油罩、打救援井等应急措施保持底层压力平衡,防止新的溢油。面对京华记者追问“何时能彻底解决溢油问题”,康菲中国企业传播和企业社会责任总监薛东明表示,无法预测,但公司已调集全球的康菲专家来华寻找对策,“高峰时签证办了二三十个”。

  中海油瞒报说高管完全否认

  昨天,在发布会结束前,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一一澄清了媒体的多个传言并表示:“中海油自从成立以来,从来没有瞒报任何重大溢油事件,这是公司起码的要求。过去、现在、以后都不会有。”

  针对部分传言,陈壁说:“有媒体说,中海油披露这次溢油只有200平米,中海油从来没有这么说过。”

  昨天,针对媒体提及的是否会要求康菲撤换相关负责人,陈壁回答:“看情况,如果有必要,可以。”

  本报记者张艳

  相关回应:海洋局:时隔一月通报因需要时间分析中海油:未听说多起泄漏事件 否认瞒报

       中海油频现漏油从未完整披露 沿岸政府毫不知情

  带来影响:渤海840平方公里水质恶化 渔民已开始发现死鱼

  延伸阅读:美国“秋后算账” BP或面临最高300亿美元罚款

  事件回顾:此次渗油事故最早出现在6月21号微博上,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随后包括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都没有获得回复。媒体从多方证实并进行报道后,中海油7月1号才正式做出回应。中海油做出正式回应距发生时已隔半月。而据媒体报道,渗油事件在网上传播后,中海油有关部门曾对此事专门研究,随后一些网上消息被删除。作为一个国际型大企业,集体沉默的鸵鸟策略,网上删帖的粗暴公关,这些不免让人质疑国际型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