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留守儿童的心愿:“让爸爸妈妈回家!”

2011年09月30日13:00
来源:新华网
  (行走中国)留守儿童的心愿:“让爸爸妈妈回家!”

  新华网重庆9月30日电(记者 张琴)薄雾笼罩的重庆山村十分宁静。每天六点不到,八岁的谭碧月匆忙地吃完早餐两个煮土豆,斜挎着午餐盒,沿着通往草坪小学的崎岖山路走上一两个小时。

  餐盒里没有惊喜,每天都是让她想起来都反胃的冷米饭和黄豆干。但她从来不抱怨,这是年老多病的奶奶能为她准备的最好饭菜。真正让她乐不起来的是她不到两岁爸爸就离开了重庆山区,到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因为家里太穷,妈妈在她出生后不久离开了家。

  “我记不清妈妈长得啥样,她一定很温柔,”谭碧月笑着说,眼泪却突然从眼眶里流出来。

  谭碧月是中国农村5800万名留守儿童之一。父母出门打工后,留守孩子的生活只能靠祖父母、远房亲戚或者邻居照顾。

  农村人口占57%的重庆有700多万名农民外出打工,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一半都成了留守儿童。谭碧月所在的草坪小学58个孩子中,35名都属于这个群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发现,超过57%的农村留守儿童患有心理疾病,包括怯懦、自卑、好斗、怨恨父母。

  儿童心理学家韦志中认为这个数字被低估了。他说,大约有80%的留守儿童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有些孩子患上了自闭症,甚至无法实现基本交流;有些孩子还执拗好战,难以接近。

  上周,江西省一名小学生的跳楼事件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年仅十到十二岁的三个女孩,因为害怕没完成作业被责骂,手拉着手从一座两层楼高的楼房上跳下。由于树枝的阻拦,她们都只受了轻伤。

  提出自杀计划的是十一岁的留守儿童黄静。她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她醒后对记者说。

  由于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经成为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

  9月13日,两个睡着的学前儿童因被滞留在校车中长达8个小时而无辜闷死。他们都是没有父母接送上下学的留守儿童。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一份报告表明,仅2008年,中国就有两万名青少年死于意外事故,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留守儿童。34%的受访看护人承认他们仅仅“有时候”关心孩子的安全;8%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安全问题。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新资料。

  “仅次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是人贩子的第二大目标群体,”中国公安部门的一份报告说。

  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新政策,鼓励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全国各地已建立起7600家农村寄宿之家和6500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另外,至少30000个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向留守儿童伸出援手,315万志愿者担任“代管父母”的角色。

  12岁的王晓隆就读于重庆市郊綦江县三江街道黄荆村的一所寄宿学校。他周一至周四住校,周五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周末和假期住在留守儿童爱心家园。

  “家里老是吃土豆和藤藤菜,爱心乐园每餐都有肉,住得也好,还有很多小朋友和爱心哥哥姐姐,像个家一样。”王晓隆对记者说。

  从2007年开始,政府赞助的“蛋奶工程”开始进入乡村小学,致力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在重庆,这个关爱活动就惠及5000多所学校的278万名学生。

  “奶奶65岁了还要种地,我不能说想吃这个想吃那个,学校发鸡蛋和牛奶,我做梦都没想过,”正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免费鸡蛋和牛奶的小学生陈权说。

  大多数农村家庭养鸡是为了卖鸡蛋,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牛奶更不被认为是早餐“必需品”。

  正在建设中的重庆郊区工业园为留守儿童点燃了与父母团聚的新希望。“工厂移入工业园,将为农民提供新工作,”綦江县黄荆村爱心家园园长万廷秀说

  当爱心家园的留守儿童们被问及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原本怕生的孩子们却齐刷刷地大声回答“让爸爸妈妈回家!”

  作者:张琴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