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和金梭的结婚照。 |
曲靖师宗私庄矿难遇难者家属特写:十年等不来的全家福 |
曲靖师宗私庄矿难遇难者家属特写:十年等不来的全家福
“天冷,再多睡几分钟。”
金梭套上大衣,回头给被窝里的妻子掖了掖被角。
“嗯。”彩虹迷糊地应了。
那是11月10日清晨5点,山里的天还大黑着。等到天亮的时候,云南省15年来最严重的矿难就带走了她的男人和其他至少34个矿工。
于是,这成了他们最后的对话。
彩虹的眼泪
彩虹,姓王,29岁,一个等待丈夫回来的普通农家女子。
金梭,姓尹,37岁,云南师宗“11·10”私庄煤矿特大矿难遇难矿工之一。
井下出事,是那天早晨6点半左右。在雄壁这个产煤的小镇,上工的男人都是邻近几个村子的,消息跑得飞快,没到7点,几个村子都炸开了锅。
“矿上出事了!”听到这五个字,彩虹懵了。身边叽叽喳喳等着吃饭的三个孩子还没明白,她已经冲下了门前的黄土坡。
她跑过小石桥,奔向河对岸的矿山。桥下的溪水裹挟着黑色的煤渣,慢腾腾地向前流去。平时只需要十来分钟的路程,此时却漫长得像一辈子。
彩虹跑到矿口,在闹哄哄的一片灰色中没找到自己的男人,两腿一下子软了。
她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从矿上走回家的。她一直穿着鲜艳的桃红色短褂,呆呆坐在堂屋的小塑料凳上,小声嘀咕着什么,却没有完整的句子,有些神志不清。
金梭的三个姐姐都赶来了。金梭是她们尹家唯一的男丁。大姐怕出事,使劲掐了掐彩虹的眉心,直到几天后还留有深深的痕迹。
太阳要下山了,彩虹还没有开灯的打算,阴影笼罩上一头散乱的头发,上面挂着泪珠。
天花板越来越黑,一道道梁上都是金梭糊上的旧报纸。彩虹身后的墙上,金梭没有带走的白色宽边软帽还静静地挂在墙上。
矿上的探照灯已经彻夜点了起来,一班班救援队伍背着氧气瓶,没入黑洞洞的井口。橙色救援服下去,浑身黑色上来。晚上的气温直降到3摄氏度,人们裹起了救灾大衣,甚至不少人裹着棉被。
第二天,金梭还没被找到,新闻上还在说“不放弃,竭尽全力抢救”,但院子里已经停好了一口新买的棺材。彩虹不开电视。
这片村落二三十年都飘荡着煤灰,村里人比谁都清楚:如果是塌方还有活着的可能,一谈到瓦斯,那就该绝望了。
棺材刷着红棕色的漆,不是什么上好的棺木,因为买不起。彩虹正呆坐着看,最小的女儿过来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别哭,爸爸很快就回来了!”惹得她又流出眼泪。于是有亲戚去搬来几张草席,盖在棺材上头,把刺眼的棺木遮起来。
按当地习俗,逝者的衣服不能留在家里。金梭的所有衣服,被两个红色大塑料袋子一装,也就完了。里头最新的那条灯芯绒蓝裤子,还是去年买的。袋子堆在门槛外的屋檐下,预备“等找到了给他穿”。
“我的心肝啊!”这时的矿上,已经有领到遗体的妻子、母亲哭昏过去,而彩虹还没有。因为金梭还在深深的矿井里,没有被找到。
两个星期前,地里的苞谷成熟了,金梭和彩虹去收,两个人用骡子驮回来。“苞谷可以自己吃,可以磨成面,还可以喂家里的两口肥猪,过年的时候就有猪肉吃……”背篓沉甸甸的,在山路上晃晃悠悠,两个人都是笑着的。
现在,金灿灿的苞谷铺满了阁楼的木地板,而压得楼梯“吱嘎嘎”响、扛苞谷上楼的人已经不在了。
私庄村离出事的煤矿最近,到了12日,村里出事的12家里,只剩下彩虹家和另两家“生没见人,死没见尸”了。她们最忧心的是,好几天都找不到人,会不会把矿口封上,就这样算了?
彩虹一动不动地坐在院子里,看似对周围不闻不问。忽然一声不大的“啪啦”,她猛然跳起身来,疾步冲进屋,“好像感觉到丈夫回来了,没下矿”。看到原来只是亲戚坐坏了廉价的塑料凳子,就叹了一口气,回到院里继续呆坐着。
此时的矿口,一车车乌黑的煤浆不断从斜井里拉出,上来的搜救队员连眼皮和嘴唇都沾满了黑煤灰,“不可能,不可能还有活人了”。
从第三天中午开始,救援指挥部的武警和矿工扛着一捆捆草席穿过等待的人群,走向救援的井口。人群沉默,没有人敢上前去问“这草席做什么用”。一个吹了时髦发型的年轻矿工眼里有泪水,但是他瞪大了眼睛,紧咬着嘴唇。
临近黄昏,屋里传来彩虹的哭声。她两天只吃了点饭,但是始终睡不着觉,“晚上眼睛就是闭不上”。卧室里金梭的几个姐姐打了地铺,被子一团乱,没人有心思叠好。
“活着是不指望了,就算是缺胳膊少腿,也至少把人带回来,剩个脸皮,也得带回来。”
可是,金梭家里现在唯一的男人就是7岁的儿子。“家里没有男人,即使人回来了,谁给抬棺呢?”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