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 > 11寻找良心消息

教授“一帮一”计划助重建 村民集体还款赚诚信

2011年12月07日11:54
来源:搜狐网
 

       灾后重建,四川大地上处处都书写着不同的故事。其中,“方碑实验”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安县方碑村在以何志毅教授为代表的借助方的支持下,取得农房重建、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完成了从“借助”到“借脑”的发展变化。

  “集体还款”为小额信贷做铺垫

  灾后重建中,四川安县方碑村一直被广为关注,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何志毅教授发起的“1+1”借助模式考验着全村213户群众的诚信。两年过去了,村民们用行动向关心灾区的热心人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据了解,在大地震中,方碑村95%以上的房屋垮塌。震后,何志毅教授负责牵头,发动身边朋友,以“一帮一”的形式,无息借款给方碑村213户村民修农房,借款金额1万、2万元不等,分五年等额还清,并逐户签订借款协议。当初,方碑村人向借款恩人承诺,要在房子建好后的3—5年内全部还清借款。

  在刚刚过去的4月15日,四川安县方碑村家家户户插上国旗,挂上灯笼,因为村民要举行隆重的集中还款仪式,现场村民集体还款20万元,加上之前陆续的还款,还款总金额达到33.26万元,占应还金额的92.2%。9户没有还款的家庭,说明了家里的具体原因,并承诺5月底还清。

  这样的集体还款,让方碑村人树立了诚信的好口碑,这一具有契约精神的模式的成功,实际上就是为小额信贷做了铺垫。

  无息贷款使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方碑村二组的李建华是还款第一人,早在今年1月,李建华就还上了3000元。 “别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自己,有了点积蓄就赶紧还上,不然总觉得有欠恩人的。 ”李建华说,地震让他家两层小楼夷为平地,在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他重树信念,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他看准商机,借了2.7万元,买了一辆二手铲车,清理废墟,填整屋基,加上原来自己的一辆拖拉机,他家的新房子很快建立起来。

  李建华拿出了一个账本,上面记录着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节余。“有了就还,中国的传统美德就是讲诚信。”

  在村上,也有还款压力很大的受灾群众,王生林就是其中一户。地震时,养兔场毁于一旦,投资的3万多元打了水漂,通过借款、贷款和补助,新房子建好了,去年准备重建养兔场,五岁的孩子却检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手术,家里再度陷入困境。眼看着还款的日子临近,王生林觉得再困难也得讲诚信,他从舅舅家借了1000元。 “按照还款协议,我该还2000元,现在想办法先还1000元,余下的尽快还上。 ”

  “借可以使他们有尊严地站起来”

  按照传统的救灾模式,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捐赠,但何志毅发现,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当地政府跟他反复交流,担心过度捐赠了一个村或者两个村,使别的村产生强烈的反差,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由于当时城里人已经捐过两三轮了,先到红十字会捐,然后单位又捐,回到家里街道又来捐,再用这种方式募资担子也重。

  “过度捐赠使村民产生依赖性。我们宁肯采取借的方法,使他们有尊严地站起来,而不是躺在社会的关爱上面被人家抬起来。 ”何志毅决定借钱给这些农民们。

  何志毅说,方碑村只是 “一帮一”计划的一个示范点,还有很多“方碑村”需要援助。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帮助农民灾后建房,但 “一帮一”可以赋予新的内涵,即可以扩大为生产援建、教育支助、产业经济发展等。方碑村的生产援建模式可以先在周边村推广。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以一个非盈利组织为纽带,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助桥梁。让一个偏僻闭塞的村庄快速重建,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全村人的收入上一个新的台阶。(文据新闻晚报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bingqingwu)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