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今年我省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一证通”。
本报记者 王赟 于英杰
潘金凤是张家港市普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也是这次省“两会”上唯一的农民工省人大代表。自1993年从宿迁到苏州打工,至今快满20年了。正因有了这样的经历,她格外关注农民工群体。“看到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一证通,我真的感到高兴。”
去年,潘金凤身边的很多工友都领到居住证,这对想长期定居张家港的流动人员来说,意味着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能享受市民待遇了。“去图书馆借书啊,到医院看病啊,乘公交,或借用街道口的公共自行车都很方便。”潘金凤说,这个居民证能累计积分,比如,对张家港做出了特殊贡献,或在技能方面有创新的,都可以加分,“累积到一定分数就能把户口从外地迁来。”
正因如此,对今年全省范围内实现流动人口“一证通”,潘金凤充满期待。她说,很多流动人员选择到苏南打工,但以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转移起来不方便,很多人嫌麻烦不愿交,缺少社会保障将来就是个麻烦,但有了“一证通”,不论在江苏什么地方打工,解决这些问题都很容易。
其实,在2009年的省“两会”上,潘金凤曾就外来工待遇问题提过议案,建议江苏率先打破户籍、学籍限制,允许本省农民工子女在暂住地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当年引起广泛关注,得到圆满解决。今年的省“两会”上,潘金凤仍然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建议江苏在实现“一证通”的基础上,允许外省农民工子女在江苏参加高考。
潘金凤说,自己所在企业职工90%多是外来的,其中六成是安徽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子女教育问题而辞职。“年前车间一名班长因两个孩子面临中考、高考,无奈辞职回家。年初八开工首日,一名女工也因在老家的儿子即将高考却要退学,无心工作。”潘金凤知道这个问题因高考分省命题而一时半会不能解决,但还是希望引起关注。
>>马上就访
进了“江苏门”,就是“江苏人”
全省今年将实现流动人口“一证通”
让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惠及流动人口
省人大代表,省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张新民告诉记者,江苏约有1700万流动人口,还呈增加趋势,他们为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省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流动人口“一证通”,实际上,就是通过完善制度,把流动人口纳入江苏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让他们分享发展成果。
进了“江苏门”,就是“江苏人”。张新民认为,江苏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今年实现全省范围流动人口“一证通”,体现了社会管理服务理念的转变。“以前把农民工看成是临时工,当作外地人、外来人口来对待,所以发放的是暂住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老套的认识被逐渐颠覆,如今,我省各地普遍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比如,常州提出“进了常州城,就是常州人”,苏州市称他们是“新市民”。既然把流动人口视为当地人,那么就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他们享受与本地人同等的待遇,江苏用居住证取代之前的暂住证,就是向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张新民表示,实施居住证制度,把能够为流动人口提供的劳动、入学、就业、医疗等社会权益纳入其中,可以促进各级政府把公共服务的责任体制、服务网络向流动人口延伸,使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惠及流动人口。
今年居住证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经省政府批准,去年苏州率先试点居住证制度,到目前,苏州市已累计受理申请240多万人,210多万“新市民”领到了居住证,预计今年7月,苏州将全面完成居住证的发放。张新民说,我省已经决定,借鉴和完善苏州试点经验,今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每个市都要启动发放居住证,通过完善管理服务,实现流动人口“一地领证全省通用”的“一证通”。
在“新江苏人”关心的居住证待遇上,张新民表示,流动人口拿到居住证以后,就能享受本地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待遇和服务,其中,医疗和养老等社保待遇,就业及培训,子女教育,计生服务,传染病防疫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职称评定及职业资格考试,参加劳模、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评选,这八个方面的待遇是基本的,各地原则上都要保障到位。
张新民还肯定地表示,今年我省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的落户条件,形成阶梯式的落户政策通道,争取在今年实现“居住证”的全覆盖。可以说,领取居住证的“新江苏人”,在江苏省内就业、医疗、子女教育、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将更加便捷。不过,他们要实现与本地人完全平等的“市民待遇”,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省有关部门初步测算过,每个流动人口每领取一张居住证后,地方平均要至少新增10万的财政投入,才能保障领证的新市民在当地的基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