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区丹山中学初三(1)班的黄丹和初二(3)班的黄吉姐弟俩,春节前遭遇不幸父亲因患肺癌去世,留下他们与年过8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还欠下4万多元债务。突然失去生活依靠,弟弟黄吉所在的初二(3)班全体同学自愿每人每周捐款1元钱,作为他的生活费。
窘迫遭遇 父亲去世债主上门
黄丹16岁,黄吉14岁,姐弟俩家住雁江区新场乡两河村2组。黄丹的记忆里,童年并不快乐。5岁那年,母亲一把火将自家和幺叔家的房屋烧了。此后,父母经常吵架,最后离了婚。母亲离开了家,姐弟俩跟着父亲生活。
离婚后,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起走。但好景不长,前年,父亲突然患病,咳嗽不止,最初只买了些治咳嗽的药吃,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肺癌,且是晚期。此后一年多时间,父亲在资阳成都多家医院住院治疗,于今年1月19日不治身亡,留下4万多元债务。
“爸爸去世那天,就有人上门来找我们还债。”黄丹说,奶奶今年83岁,身体不太好,靠低保维持生活,村里出面向债主求情,说等姐弟俩读书出来工作后再还他们。万般无奈之下,姐弟俩向村委会递交了一份求助信,希望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费。
爱心援助 56名同学每人每周捐1元
昨日,丹山中学校长魏远学介绍,2月上旬,新学期开学后,黄丹黄吉姐弟俩所在的两河村村委会向学校转交了姐弟俩的求助信。随后,学校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
10多天时间,学校千余师生为姐弟俩筹集了4400余元捐款。其中,黄丹所在的初三(1)班学生捐款最多,共有532.5元。黄吉所在班的捐款一栏中写有这样一句话:“每周每生一元作为黄吉生活费。”
“这是班上所有同学的共同决定,目前已捐了3周。”初二(3)班班主任卓必秋说,班上共有57名学生,除黄吉本人外,每周的捐款有56元,“我们班一个学生一周的生活费约50元,56元钱基本能满足黄吉的生活费了。”
“当时学校发动我们给黄吉和他姐姐捐款,我们想的是,一次捐款也许不能解决他读书期间的生活费。”初二(3)班班长谢成秋说,为此,班上同学一致建议,每人每周捐款1元作为黄吉的生活费。
“我们一周的生活费在40元到60元之间,每周拿一块钱出来,既不影响我们吃饭,也能让黄吉不挨饿。”成都商报记者走进初二(3)班采访时,班上多名同学这样表示。
目前,黄吉所在班的学生每周日晚到校第一件事便是,将1元救助款交到班长谢成秋手中。同学们表示,他们将把捐助行动坚持下去,直到黄吉初中毕业。
心怀感恩 姐弟俩读书更用功了
昨日,两河村村主任苏祖全介绍,黄丹的父亲去世后,村委会到处为姐弟俩的生活费奔走。“我们这里比较偏远,经济条件不好。”他说,村上已向镇上提交了黄丹姐弟俩的低保申请手续。
“前两天,新场乡政府给姐弟俩带来了1000元捐款,并给了奶奶1000元生活费。”丹山中学校长魏远学说,基本解决了黄丹姐弟俩的生活费后,学校将结对帮扶包括黄丹姐弟俩在内的6名失依儿童,在学习心理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
据黄吉的班主任介绍,黄吉成绩在班上属中等,捐助行动发起后,明显感觉黄吉学习比从前更用功了。对此,内向的黄吉表示,同学们的帮助自己会记在心里。
昨天下午,记者离开丹山中学前,再次走进黄丹所在的初三(1)班,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她一人在上自习。“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我想考个好点的高中,好好读书,报答帮助过我的人。”黄丹说。
成都商报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
内江资阳新闻热线:153090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