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室可适当配备短棍、长棍(可制成鱼叉状)、催泪喷雾剂等带有攻击性的装备以及防刺背心等,以供危急情况下使用。”乍一听,这有点像是防暴演习,但其实,这些内容来自东莞市政府出台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东莞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发展成“医闹”。东莞市卫生局表示,出台这一规定,是为了对付医闹等不法分子,同时又可以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也可以给医生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网友:只会让医闹升级
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院,要配备“攻击性”装备?这中间的对比实在过于强烈,该文件理所当然地引起争议。有网友认为,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所散发出的“火药味”只会让医闹升级,采用武力不仅不能纾解医患矛盾,反而会让医患关系剑拔弩张。
网友“倪明”认为,在医院闹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无理取闹,跟碰瓷是一个性质,是为了不应得的利益而闹;另一种情况,是“有理取闹”。一般是在就医过程中遭遇了种种不公对待,自身利益严重受损时而闹。“有理取闹”同时涉及医患双方,源于医者的过错。不管是哪种“医闹”,都不应提倡,其应对措施也不应当是钢叉和催泪弹。凭借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根除“医闹”。
有网友调侃说:“建议东莞市民在看病的时候,都戴着防毒面具,免得被催泪喷雾器伤了。医院那个‘鱼叉状’的凶器如何防备,暂时没有想到好的方法,东莞市民自己好好保重吧。”
卫生局:赞成和支持
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反对与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市卫生局旗帜鲜明地公开表态“赞成和支持”。在医疗系统内部,该文件也获得了大量认同。
从2008年至2010年,东莞全市共发生了736起医疗纠纷,其中有103起“医闹”。医院用在摆平“医闹”上的钱,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元。
在医院看来,网友的质疑大多没说到点子上。首先,医院从来就没有“与患者武力相向”的想法,医院只是想在紧急时刻自保而已。
另外,如果就医秩序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像网友所说,诉诸法律当然很好,但“武力相向”有时确有必要。“进攻性装备”虽情非得已,但有现实必要性。
点评:消除病根是关键
医闹群体钻了医患双方矛盾的空子,用暴力的方式扩大医患双方矛盾从中谋利,情节恶劣。但是医院同样采用武力,只会给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暴力,是野蛮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暴制暴不足取,消除病根是关键。只有彻底解决医患纠纷,减少医疗事故,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才能断掉医闹的根。
综合央广、《南方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