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周末
为推进此次改革,十八大后,中央决定成立的文件起草组,已在北京玉泉山工作了三个月。此次改革将会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推动中央向地方放权。
方案形成过程中,起草组注意到了网络流传的关于大部制的各种信息,共有40万条,并从40万条信息中筛选出了2万条,又从中挑选了一两千条有价值的看法进行了讨论。
3月10日,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亮相。依据已经公布的方案,此次改革将铁路政企分开,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能源局。
南方周末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总的考虑是,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维稳压力依然繁重的实际情况”,保持国务院机构的总体稳定。
为推进此次改革,十八大后,中央决定成立的文件起草组已在北京玉泉山工作了三个月。南方周末获得的权威信息是:此次改革会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推动中央向地方放权。
整合重点有三块
南方周末记者目前获得的最接近核心消息的方案显示,这次机构改革将整合相同或相似但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的职责,重点有三块。
一是确立了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长期以来,政府系统存在职责交叉的问题,拿医疗保险为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一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卫生部负责。此次机构改革方案中,这三项工作今后将由一个部门负责。同样,今后的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也将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
改革方案的第二块,是整合了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第三块就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资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的平台也将整合。
南方周末了解到,这个方案形成过程中,起草组注意到了网络流传的关于大部制的各种信息,共有40万条,并从40万条信息中筛选出了2万条,又从中挑选了一两千条有价值的看法进行了讨论。
方案形成过程中,先后召开过4个座谈会,听取了20个省级政府或其部门负责人、10个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国有企业和民营负责人的意见。除了座谈,还书面征求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46个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初稿形成后,又书面征求了88个部门近百位负责人的意见,还就有关内容征求了15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地方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方案草案经过国务院党组会议审议后,先后提请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会议审议,并由二中全会通过了草案。
工商登记不再由主管部门先审批
目前,市场准入和就业门槛较高,企业和个人办事难、成本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次改革的宗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
以工商登记制度为例,过去一直有主管部门先审批工商部门再登记的制度。此次改革之后,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登记外,不再先审批。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对那些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一律予以取消。如果需要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行业协会、学会认定。
这次不仅要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也会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方案中指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这次改革据此提出了改革路径,主要包括:
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或又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下放地方。为使地方政府有更好的财力保障,今后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对于投资审批事权改革,此次也作了规定。对已经列入国家规划的项目,除特殊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一律由地方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目标,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