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急于剿灭红军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全文]

  红军中对待反围剿意见不统一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约4万人正在中央苏区西北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地区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讨论中,有一种意见主张仍按中共中央和军委8月初的指示,进攻南昌、九江,以迫使国民党军转入防御,放弃其"围剿" ……[全文]

    各个击破活捉张辉瓒
    12月16日,各路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19~21日,新编第5师(后改称第28师)、第18师先后进占东固,未见红军主力,该两师却在浓雾中发生误战。第50、第60、第61、第24、第8师分别进到招携、万安、泰和、草台岗、新丰、三坑等地。沿途屡遭红军小部队和地方武装袭扰、阻击,交通运输常被阻断,故进展迟缓……[全文]
   
    第一次反围剿的意义
    此战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大,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上,已经写上了新的光荣的一页……[全文]

 
 
 

烽烟故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张辉瓒被捉后的秘闻
  张辉瓒尸首运到南昌后,鲁涤平命所部买了几段整块大楠木做棺材,聘请了南昌雕刻专家雕手雕足做身子,穿中将军服,将头装上去,接着棺榇用蓝缎包裹……[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飞将军黄公略
  黄公略原名黄汉魂,少年时性情刚烈,一言不合,拔拳相向,经常惹出事端。其父是个落魄秀才,特地抄录了苏轼的《留侯论》让他背诵……[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再次组织围剿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全文]

  红军中对待反围剿意见不统一
   这时,红1方面军仍是第1、第3两个军团,人数略有减少,约三万余人,经过第一次反“围剿”的锻炼和胜利后的养精蓄锐,斗志旺盛。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认识和接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从各方面进行了反“围剿”的准备 ……[全文]

    左倾险些断送反围剿胜利
    在此期间,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派项英到中央根据地,于一月十五日正式成立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项英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委主席,朱德任军委副主席和红1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和红1方面军政治委员。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派出代表团,到达中央苏区并参加中央局的领导工作。这种情况,就在中央苏区领导层产生了分歧,使第一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受到干扰……[全文]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五月三十一日,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三个多团。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全文]

 
 
 

烽烟故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去湘南,毛泽东率领一部分红军去桂东迎接红四军主力,井冈山只留少量部队,湘赣两省的敌人乘我军主力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长征前的李德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卡尔·瓦格勒。他自取中国名李德,意为“姓李的德国人”,还叫过“华夫”,即“中国的男人”。1941年加入奥匈帝国军队,参加一战……[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蒋介石亲率大军组织第三次围剿
  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又很快于6月组织对中央苏区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将其嫡系部队第14、第11、第6、第9、第10师共10万人调到江西省,连同原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和新调来的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达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人……[全文]

  红军三万人严阵以待
  6月底,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临时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的指挥下,最后判明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三次"围剿"的企图,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敌深入苏区中心区,再集中兵力实行反攻,以打破"围剿" ……[全文]

    敌进我退 敌疲我扰
    此时,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来回奔波已达两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苏区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与国民党军情况相反,红军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此间,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红军乘胜追击 ……[全文]
   
    第三次反围剿的意义
    此役,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疲惫敌军,避强击弱,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军的作战原则已基本形成。战斗中,红军共歼国民党军17个团3万余人,其中俘1.8万余人,缴枪1.5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5门,电台6部, 红3军军长黄公略、红4军师长曾士莪、红3军团师长邹平牺牲 ……[全文]

 
 
 

烽烟故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与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老红军王泉媛
   王泉媛1913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乡庐富村。1930年3月在敖城暴动中参加革命,曾任吉安县少共区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妇女主席团成员等职。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蒋介石前三次围剿未尽力
  蒋介石发表《和平统一为国民政府唯一希望》一文,称:“欲消内乱,非铲除军阀不可。欲铲除军阀,非根本扑灭封建地盘思想不可。”这无 疑是对其他地方实力派也提出了警告……[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合围中央苏区
  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失败后,被迫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守势。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全文]

  少年林彪初露峥嵘
   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辖红1军团(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红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红5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委肖劲光)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 ……[全文]

    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
    黄陂战斗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军仍不知红军去向。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并调整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1纵队余部和第3纵队第5、第9师为后纵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第3纵队第6师守备抚州,第79师在宜黄地区为预备队……[全文]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意义
    此战,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正确指挥下,既运用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又从国民党军队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了原有的经验,采取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方法,在黄陂、草台岗两次战斗中,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三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师长萧乾,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首创了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 蒋介石慨叹:“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全文]

 
 
 

烽烟故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神行太保”罗炳辉
   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就连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也称赞他为“神行太保”。他就是我军著名的将领,被毛泽东称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罗炳辉 ……[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三十年代初毛泽东的挫折
   毛泽东相忍为党 ,在王明“左”倾路线下做了力所能及的大量工作。比如:中央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使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蒋介石不顾日本进逼继续发动围剿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5月,他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全文]

  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
  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和重兵进攻,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等却错误认为,这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在军事战略上,拒绝和排斥红军历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继续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 ……[全文]

    决策错误红军陷入被动
    在国民党军新的进攻面前,中共临时中央仍然要求中央红军(1934年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顶住敌人的进攻。从1月下旬开始,红军全线开展阵地防御战。在赣东方向,国民党军北路军4个师夺取建宁,分两路进攻黎川、建宁间要点横村和樟村,突破红5军团防御后,再攻邱家隘、坪寮,红9军团和红3军团第4师抵御失利,被迫南撤……[全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此战,持续1年之久,是我军战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其根本原因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国民党军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全文]

 
 
 

烽烟故事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从国民党方面看五次反围剿失利
   关于这次失败,以往强调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和排斥以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其实,30年代以来国民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才是蒋介石政权军事上胜利的重要原因……[全文]
我的长征,长征,反围剿      王明其人其事
   王明原名陈绍禹,1904年5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民家庭。金寨县成为鄂豫皖苏区后,王明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参加了革命,父亲在六安、霍山县当过干部 ……[全文]
 
  从1930年到1934年,年轻的中央苏区经历了蒋介石反动政府先后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围剿。。在1933年秋至1934年秋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中,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纪念长征]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