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你如何才能找到工作? |
|
|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04年度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略有减少,各类留学回国人数比上年增长24.6%,其中自费留学回国者较2003年度增长了27.5%。据统计,2004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4663人,较2003年度减少了2.2%。其中,国家公派3524人,单位公派6858人,较2003年度增长了2%;自费留学104281人,较2003年度减少了4.2%…[详细] |
|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副秘书长丁宏宇说,“海归”就业困难是由三个落差造成的。一是留学人员本身的心理定位,觉得归国以后就理应是高职高薪;二是专业或者学校的落差;第三就是投入产出的落差,计算不准,自己对留学回报期待太高。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透露,目前中国归国留学生成分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回国人数增多,基数变大,博士学历获得者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硕士学历获得者的比例有所上升…[详细] |
|
许多前往应聘的“80后”小海归却遇到了就业难题。
由于缺乏实习经验、缺乏就业指导及就业期望过高等原因,“80”后海归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近期,许多“80后”海归陆续回国,但却迟迟没有找到工作。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小朱向记者大吐苦水…[详细] |
|
|
|
|
海归的价值其实来源于中西文化知识并蓄。20世纪上半叶,追求社会理想和先进科学真知是留学生的主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的陈丹青在其名为《海归派的羞耻与责任》的文章中,把中国前几代留学生的社会理想、责任感和道义精神视为一种绝响。无论是第一代的容闳还是在其后的詹天佑、唐绍仪、蔡绍基等都对中国的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国防及高等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们的成功在于将西方的理念融合于中华大地上,在于用创新的手法改善当时的中国,而他们的关键之处就是中西文化的结合。而后,中西文化并蓄成为了海归的标志,一如在许多人心中“汉”是…[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