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搜狐
 
 
 
   在这场性贿赂与金钱贿赂的交易里,倘若女生的“被潜规则”,实为无奈之举;倒是老教授的主动坦白却有着“被坦白”的滑稽。老教授敢于运用“潜规则”,依靠的是拥有的评分权与话语权,实质上是一种稀缺资源的利益寻租。纵容、默认、逃避“潜规则”,是对高校公信力的瓦解,而公正与平等也就荡然无存…【详细
著名博导“性贿赂”,这样的事不能“娱乐至死”
真正该关注的,是怎样遏制“潜规则”
是什么让地位与口碑兼具的教授如此“奋不顾身”
人人潜、轻松潜,爱潜不潜,我为何不潜?
让“潜规则”浮出水面,才能斩断更多的罪恶
面对满地的污垢浊流,还需进一步拉开黑幕
本期责编:张春蕾 设计:解友亮
著名博导“性贿赂”,这样的事情不能“娱乐至死”

著名博导“性贿赂”,这样的事情不能“娱乐至死”

 

真正该关注的,是怎样遏制“潜规则”

    也许是前有四年前北京交通大学“性交易”导致考研试题泄露事件,这起含有“70岁老教授、考博女生、肉体关系、贿赂”诸多吸引人眼球的关键词的事件,虽然令人震惊,却“不出意外”——有不少人闻听此消息后,甚至对老教授给予了某种同情: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言下之意,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详细]

对潜规则的传播而不是反思只会助长潜规则

对潜规则的传播而不是反思只会助长潜规则

  想必有很多网友等待着“肉麻细节”的公布,就如当初寻觅”艳照门”链接。对潜规则的传播而不是反思,除了让大学的公信力降至冰点,只会让相关学校和制度更加“顺水推舟”地不进行改革,潜规则的土壤继续维持,而身处其中者,逐渐学会怎样经营“潜规则”,如何将其风险降低到最低,于是,每一次操作“潜规则”不小心失败者,为大家增添的不过是一个娱乐话题、茶余饭后的谈资…[详细]

是什么让地位与口碑兼具的教授如此“奋不顾身”

是什么让地位与口碑兼具的教授如此“奋不顾身”

 

人人潜、轻松潜,爱潜不潜,我为何不潜?

    谁使老学者晚节不保?是诱惑,是这个令女硕士都找不到工作的就业现状,是一种由教育与就业体制问题,引发的就业难,考研热,耍手段,行贿赂的连锁反映。当下有太多人试图以贿赂甚至性贿赂的方式,谋求想得到的东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扭曲的取向,让人迷失自我,更让意志不坚者亦受其害…[详细]

潜规则成本少,老博导才会晚节不保

  为何教育界丑事丛生,为何频频出现“如此教授”?老博导是晚节不保还是行为习惯?其背后的必然性存在性,追本溯源就是我国学术界的体制问题,以及相关考试考核标准的设定标准存在漏洞。只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权衡和约束,才能保持学术的权威和公平公正“潜规则”也会慢慢减少…[详细]

扭曲价值观横行,老学者亦未必都能拂袖而去

  一个在学术上,在育人上,堪当名师的古稀老人,其人格魅力与为学精神,都不免让人敬畏。但是,有些“小鬼”复杂错综、扭曲变形的价值观支配下的妖媚诱惑,老学者亦未必都能够愤然拂袖而去。一个不小心,没能抵御住诱惑,上了贼船,想下来,就只有跳入污海,饮恨苍天了…[详细]

让“潜规则”真正浮出水面,才能斩断更多的肮脏罪恶

让“潜规则”真正浮出水面,才能斩断更多的肮脏罪恶

 

面对满地的污垢浊流,还需进一步拉开黑幕

    高校不断拿“个别现象”来搪塞公众,而艺术类高校的黑暗早就浮现;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在取消梁教授的讲座时,竟然以“老人家病倒了”为借口。或许,性贿赂真的击垮了这位七旬老人沉重的肉身,但是,如果“潜规则”不能真正浮出水面,包裹的腐败必将寄生更多的肮脏罪恶…[详细]

打破潜规则生长的利益链条

  要让教授重新注重学术声誉,唯一的途径,必须是改革学校教育与学术管理制度,打破学术潜规则的“恶性循环”——没有学术管理(而是行政管理),没有导师负责(而是大家共同负责),没有学术声誉(只有学术利益),潜规则很容易寻找到生长的空间…[详细]

“小姐最诚信”才是真正可悲的结局

  当学术抄袭此起彼伏,专家学者成为网络恶搞的首选,知识精英的信用度和美誉度自然跌至冰点;当王石说行贿已成常态,不行贿者反成过街老鼠时,房老板等财富精英信用排名垫底,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处置手段,最初显然也都缺乏起码的诚意和公信…[详细]


  更多>>
2009.8.17 2009.8.14 2009.8.13 2009.8.12 2009.8.10
“胡子爷爷”的配音秀 演员换国籍没有什么错 强制补碘的弊端不可漠视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堕落” 水漫出租,司机是凶手还是受害人?
2009.8.7 2009.8.6 2009.8.5 2009.8.4 2009.8.3
女记者的自由与克林顿的道歉 开胸验肺演出鉴定之殇 中国人的感情没那么容易被伤害 修复公信力,艰巨而漫长 公正下的黑色幽默
查看留言

用户:

隐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