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小时候,我们都埋怨父母安排好一切,不让我们走自己的路。可是成人以后,却又都得过且过,丧失主动,乐于他人包办安排。而最可怕的是,我们都忘了小时候的愿望,自然而然地对下一代也包办起来。
新闻回顾:[美媒称中国孩子成被挟持一代]
     [一线教师批语文课本以成年人意志干涉孩童世界]

我们总是喜欢按自己的经验,强行给孩子们这些
我们心目中的游戏规则,自以为的精神象征
我们为什么这么习惯“以爱之名,包办一切”?
成人世界“包办”流行已久
成年人既已丧失了激情与主动,岂能让孩子们重蹈覆辙
凡事先问问他们自己的意愿

     我们总是喜欢按自己的经验,强行给孩子们这些

    ——我们心目中的游戏规则,自以为的精神象征


我们心目中的游戏规则

听话,服从

  落后道德观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场,比如“孝”,比如“报”,比如“听话”、“服从”。只是硬度减弱,刚性道德砝码变成了软性道德诱饵,愿者上钩。这种道德陷阱,在面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小学生时,具有相当的杀伤力。[详细]

拼爹,送礼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抢学校还不够,还得在学校中抢“奖励”、抢“官位”。为了帮助孩子跑到“官”,家长们向老师又是送钱送礼,又是帮忙拉关系,在孩子面前把成人世界的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详细]


我们自以为的精神象征

母亲的道德形象——非常态的母亲,成人化的孩子

  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如同圣女,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中的母亲。不论苦大仇深还是道德完美,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多数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更甚的是以爱的名义,行摧残之实。[详细]

鲁迅的斗争精神——是否真符合现在的时代特征?

  因为需要载道,我们的教材在选择古典语文时大都贯穿着“贵族、地主都坏,农民、穷人都好”的“阶级斗争”之说;因为载道的需要,我们在选择现代文学经典时,就要看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家的立场是站在哪里了。[详细]

 

     我们为什么这么习惯“以爱之名,包办一切”?

    ——成人世界“包办”流行已久

保姆式政府:政府爱管人民愿被管

  成人网站要管,偷菜游戏也要管。其实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政府才能高效运转。但我们目前的局面还不止是政府爱管,更是人民愿意被管。[详细]

学校包办:包毕业,学位,分配

  无论是蓝翔技校,还是北大青鸟,这些学校最吸引人的广告语就是“包分配,包工作”。不仅要包毕业之后的路,最好是连毕业都能给包了。

领导说了算:领导指哪儿我打哪儿

  社会上是橡皮人,单位里更是跟随者。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是最安全也最省力的做法。“领导指哪儿我打哪儿,世间最好的两全法”。

    曾经热议一时的绿坝最终黄了的遭遇说明,政府不能通过管制来包办一切,充当“最大的家长”代替全体公民挑选商品和信息。成年人们也许都习惯和适应了别人代管代办,乐得清闲,可孩子们毕竟还是未来的希望。
 

     成年人既已丧失了激情与主动,岂能让孩子们重蹈覆辙

    ——自己愿意被包办,孩子们未必愿意

凡事先问问他们自己的意愿

   当不当班干部,原本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以及孩子们对“孩子王”的选择,与孩子群体之外的家长何干?在家长一厢情愿的督促下,孩子真实的意愿被忽视,不满或叛逆的心理滋生。以“爱”之名干预孩子的成长,这不是爱而是“错爱”,不是“爱孩子”而是“爱面子”。[详细]

遵循教育的规律,符合孩童的心理和特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的教育向来不崇尚发展个性,而是更爱把人培养成相同的样子。小时候过早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老实听话的“小大人儿”最受老师喜爱,天性活泼淘气的则是挨打最多罚站最勤的。这种教育把孩子无情地催熟。

做人为先

   成功的人生既非“学而优则仕”,也非“学而优则富”,衡量人生的价值当然不是以官职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论短长。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伟人和名人) 的教子故事,但不曾听说,他们中的哪一位是靠父母如此帮衬着取得成功的。即便是在推崇个人奋斗的西方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也不会给孩子灌输这样的“名利观”。[详细]


  更多>>
2010.10.13 2010.10.12 2010.10.09 2010.10.08 2010.09.30
谁毁了中国NGO的名声?
人民币升值问题迟早要解 小月月事件反映社会现实 十一长假,出去走走 小产权房:卖者不违法,买者何来违法
2010.09.29 2010.09.28 2010.09.27 2010.09.26 2010.09.25
站式女厕——有点儿荒唐有点儿心酸
官员总得“抑郁症”? 蔬菜涨价谁获利? 排队只是为了抓住机会 中药发展太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