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1542011.9.22

  声势浩大的示威、残酷血腥的武力镇压使得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小国也门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门总统萨利赫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位统治也门近33年,政坛第一人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的“ 卡扎菲”式人物,现在却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部下背叛他,昔日盟友劝他退位,反对派差点要了他的命。萨利赫虽然还在挣扎,但似乎时日无多了。[网友观点:萨利赫命运如何?]

也门总统萨利赫--也门版“卡扎菲”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萨利赫也门政坛第一人的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而这与卡扎菲的政治生涯极为相似。

老谋深算的萨利赫,政治平衡是生存手段

面对各派势力,萨利赫深谙平衡之道。他曾形象地说,统治也门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蛇头上跳舞”。

“坚若磐石”的萨利赫政权为何倒掉?

“阿拉伯之春”的到来让萨利赫俨然成为“人民公敌”,而本就寻觅着机会实现权力重构的统治阶层也就顺水推舟,抛弃了“老朋友”萨利赫。

 也门总统萨利赫--也门版“卡扎菲”

  在也门第二大城市亚丁(Aden)郊外一座香蕉农场的一棵桉树底下,一位见识广博的也门朋友正在思索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总统(Ali Abdullah Saleh)30年的糟糕执政将如何收场。结果他想到了这句谚语:“你自己衬衣上的虫子才会咬伤你。”[我来说两句]



  32年专权统治,政治生涯极似卡扎菲 

  现年69岁的萨利赫有着传奇的人生。1942年3月21日,萨利赫出生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一个普通军人家庭。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的熏陶,萨利赫16岁就参了军,并很快进入了军官学校学习。 1962年,他加入了“自由军官”组织,并参加了推翻王室政权的“九二六革命”。1964年他从萨那军事学院毕业,此后便在军界一路攀升。1978年,36岁的萨利赫获得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杖。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合并,萨利赫担任总统至今。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萨利赫也门政坛第一人的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而这与卡扎菲的政治生涯极为相似。

  萨利赫家族牢牢掌控国家核心权力 

  军人出身的萨利赫,是目前阿拉伯世界除卡扎菲之外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长期以来,萨利赫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上。萨利赫家族许多成员都担任了国家的重要职务,他的长子艾哈迈德是特别部队和共和国卫队指挥官;空军司令和陆军第一炮兵指挥官都是萨利赫的同父异母兄弟;负责国家安全的副指挥官阿马尔是萨利赫的大侄子;中央安全部队兼反恐机构指挥官亚哈亚是他的二侄子;他的另一个侄子塔里克则是总统卫队指挥官。另外,国家重要经济机构也都控制在萨利赫家族手中,如武器、石油公司、航空公司、建筑公司等,也门军报《九月二十六日报》也由萨利赫儿子主管。[详细]

 
 老谋深算的萨利赫,政治平衡是生存手段

  骄横的卡扎菲把自己的周边阿拉伯兄弟们得罪了不少,以至现在连个逃亡的地方都难找,而与老卡不同,萨利赫在驰骋政坛的30多年时间里,利用熟练的政治手段,把也门和自己变成了中东的一根钉子,要把自己拔起可能会带起一些列问题。在国内面对各派势力,萨利赫深谙平衡之道。他曾形象地说,统治也门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蛇头上跳舞”。[我来说两句]



  萨利赫是美国人的好朋友,又是塔利班的好伙伴 

  多年来,萨利赫对恐怖组织一直采取“且打且拉”的政策。他把这一技巧玩得十分熟练。他利用恐怖组织的存在,不仅成功阻止了国内形成针对他的强大反对派联盟,同时,又为自己与美国周旋提供了筹码。9-11事件后,萨利赫公开称自己是美国的盟友,并与美国建立了反恐伙伴关系。200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也门用无人机发射导弹,炸毁了一辆载有恐怖分子的汽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其中就有“基地”组织在也门的头领哈里提。这一做法后来被美国称为“也门模式”,即经所在国允许,美国可用军事力量打击别国境内的恐怖分子。仅靠这一点,萨利赫每年就能从美国获得数亿美元的经济、安全援助。
  但是,萨利赫也没有完全“抛弃”恐怖组织。报道称,也门政府与“基地”组织关系“暧昧”,阿富汗圣战者与萨利赫政府核心成员也有联系。 萨利赫的身边,有一个叫阿辛达尼的人物,此人在也门政界和民众中都颇有威望,与萨利赫私交甚密。但是,这个人的另一个身份却是“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登从前的联络人之一。萨利赫每次打击国内的恐怖分子之前,也都要“表白”一番,称他愿意与恐怖分子展开对话。因此,外界很多人认为,萨利赫正是通过阿辛达尼,或许与恐怖分子达成过某种“默契”。

  在国内,平衡各方利益维持统治 

  萨利赫多年来在也门动荡复杂的政局中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其老谋深算的平衡之道。在宗教分化严重,部落众多的也门,萨利赫多年来都小心挑选并扶持大量部族领袖,以平衡各方利益维持统治。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1994年,南北也门刚统一4年时,南北双方领导人矛盾再度激化后导致全面内战爆发。萨利赫知道仅依靠自己的北方军队无法击败全副苏式装备的南方军队。于是他与各部落达成协议:如果部落武装帮他击败南方军队,就有权将缴获的南方苏式武器作为自己的战利品。这将众多的部落都拉拢到了萨利赫一边。仅仅3个月,内战就以南方领导人出逃国外而结束。
  多年来,萨利赫与大部落酋长也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在2006年举行的大选中,正是因为得到了也门最大部落——哈希德部落酋长阿赫马尔的大力支持,萨利赫才获得了连任。而在议会里,299个席位几乎全部都由萨利赫掌控的执政党“全国人民大会”与阿赫马尔领导的“伊斯兰改革集团”占据着,其他政党根本够成不了威胁。[详细]

 
 “坚若磐石”的萨利赫政权为何倒掉?

  其实看似坚若磐石的萨利赫政权也十分脆弱,贫穷、部族、恐怖势力,也门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而依靠各种平衡作为生存手段的萨利赫,如果这种平衡一旦拿捏不住,很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阿拉伯之春”的到来让萨利赫俨然成为“人民公敌”,而本就寻觅着机会实现权力重构的统治阶层也就顺水推舟,抛弃了“老朋友”萨利赫。[我来说两句]



  贫困、动荡、复杂、脆弱的也门,谁都管不好 

  也门在南北统一时留下了大量的“政治后遗症”。代表北部什叶派少数民族利益的胡塞武装,从2004年开始在靠近沙特边境地区,经常发动对政府的武装袭击。他们指责受逊尼派控制的政府歧视什叶派,要求恢复什叶派教长制,并正式承认他们建立政党等权利。而在南部,尽管1990年也门就实现了统一,但南北对立情绪却并没有消解。1994年内战后,南部领导人被迫逃亡国外,而南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却与日俱增。在也门这样一个贫困、动荡、复杂又脆弱的国家,也许只有像萨利赫这样老谋深算又手段强硬的人才能长期掌控权力,但即便是萨利赫,在政治平衡被打破时,搭建30多年的积木房子也会轰然倒塌。

  被贫困折磨的百姓怒火在“阿拉伯的春天”被点燃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扼国际海运要道,拥富饶海域的也门,本不应如此落魄。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08年公布的失业率达到35%,此后未再公布过失业率,不过媒体普遍认为目前也门的失业率已经超过40%。作为主要出口资源的石油正趋于枯竭,可出口的石油资源2017年将彻底枯竭。更糟糕的是,淡水资源也在加速枯竭。首都萨那的水井估计于2015年全部枯竭。惨淡的经济必然带来深深的痛楚,贫穷让也门人感到绝望。据统计,也门超过1/3的人口营养不良,2-5岁的儿童近一半营养不良,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与贫穷如影随形的是连年动荡和腐败,穷苦的百姓的怒火在“阿拉伯的春天”被点燃,一发而不可收拾。[详细]

  权力重构,萨利赫被“老朋友们”抛弃 

  也门的反政府运动是国内各种固有矛盾的总爆发。阿拉伯世界里,一个政府能否支持下去的关键,往往不在于反对派有多大声势,而在于统治阶层内部是否出现足以威胁统治者权力基础的分崩离析,突尼斯的变局,议长扎努基、总理梅巴扎另起炉灶,总参谋长奥马尔直接逼宫关系重大;埃及的变局关键,则在坦塔维为首军官团态度的逆转;而利比亚局势的大起大伏,更和卡扎菲政权要员、部落酋长们的人心向背息息相关。在也门哈希德部落是最大、势力最强的部落联盟,领头人是艾哈迈尔家族。实际上,萨利赫所属的桑汉部落,也是来自哈希德部落联盟,艾哈迈尔家族曾坚定支持萨利赫,萨利赫也把国内最赚钱的生意交给他们打理。不过,慢慢地,艾哈迈尔家族开始对萨利赫不满,主要是嫌萨利赫当总统太久。而今带头反对萨利赫的,正是艾哈迈尔领导的哈希德部落。[详细]


  枪杆子,萨利赫越来越难握紧 

  萨利赫虽然还在台上,但似乎已是大势已去,“号令不出四门”:他的儿子艾哈迈德和侄子塔莱克率领着最后的忠诚力量,总统卫队和部分特种部队,把守着总统府和首都萨那一些政府要害部门,而距他们咫尺之遥,就是萨利赫同父异母兄弟穆赫辛率领的、已倒戈的部队,除了穆赫辛的东北军区和坦克第一师,东部军区司令穆罕默德-阿里-穆赫辛,南部重要将领楚艾比和拉贾卜等也已站到对立面,宣布倒戈的还有游部长纳比尔-阿尔法奇赫、宗教事务部长哈姆德-阿尔哈塔尔、人权部长胡达-阿尔巴安和副部长阿里-泰西尔、新闻负责人纳斯尔-塔哈-穆斯塔法,以及多位外交官等。[详细]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