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4月16日 第888期

事业单位改革要成功,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详尽方案,需要开诚布公、为人着想的诚恳态度。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国务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16日公布,意见明确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并对逐步取消公益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等作出规定。其实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早已不是新鲜事,如果从1992年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算起,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但此项改革一直就是只摸石头不过河,甚至多次反复,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为何如此之难?

>> 新闻回顾: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见发布 牵动3000万人命运

BRIEF 1

为什么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早已偏离创办初衷

BRIEF 2

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推进路径

事业单位应以“甩掉两头、留下中坚”作为改革方向

BRIEF 3

改革为何如此难:改革是好事,但无细致方案或事倍功半

要动4000万人“铁饭碗”不容易

BRIEF 1

为什么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早已偏离创办初衷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不以盈利为目的;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这与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区别明显。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关系密切。[详细]

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管办不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政府职能“越位”,管办不分是中国事业单位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仍有大量经营性机构提供的产品与政府社会职能无关,仍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并由政府进行组织生产。教育和医疗领域市场化的程度并不高,绝大部分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机构仍是国有机构,私人部门和其他组织形式的非营利机构的参与程度依然很低。官办不分,政事不分的结果就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详细]

事业单位远远偏离公益性初衷:只顾赚钱,忽视公益

  与官办不分的情况完全相反的是一些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过度。如一些承担社会公益职能、不应市场化的机构却被推向市场。这些机构在进行企业化改制或企业化运行后,将盈利视为第一目标,其公益目标大大削弱。某些机构甚至以损害社会公益目标为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最终结果是政府职能和国家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医疗和教育领域的改革中,从付费的角度看,市场化速度很快;服务提供的总成本中,个人负担的部分在过去2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详细]

铁饭碗养懒人:纳税人养不起庞大的事业单位

  中国的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沉积,很多被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且支出惊人。 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详细]

BRIEF 2

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推进路径

事业单位应以“甩掉两头、留下中坚”作为改革方向

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甩掉两头、留下中坚”

分类
主要涉及单位
方向
改革前后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地震局、气象局、电监局、海洋局、林业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保监会监管局、供销社、卫生执法总队、环境执法总队、公路局、运政所、城管、路政、盐政、市政管理处 环保监察大队、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等等
划为或转为行政机构,人员成为公务员
改革前问题:事业单位利用所占有的公共资源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把服务变成了收费;事业单位官僚化,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公众利益的损失。改革后问题:可能突破机构限额,与大部门体制方向相违;可能突破人员编制限制,与精简效能原则不符;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继而形成改革阻力。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科研院所、出版社、电影制片厂、出版社、报社、体育馆等
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改变此类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可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原有事业单位在岗及退休工人,可能面临待遇下降等问题。
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
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划入公益一类。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
当下教育产业化,滋生择校费等问题。通过事业单位改革长期不治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有望叫停。
准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高等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综合医院等
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划入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

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执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收入中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所需经费由财政根据不同情况补助。加大政府约束和社会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改革的焦点议题

(1)事业单位统一工资,减轻贫富分化

  目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状况良莠不齐,但普遍存在工资外收入项目繁多、比重很大,且以“暗箱”操作为主,分配不透明。一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收入分配失控问题,尤其垄断行业或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事业单位,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一些单位工资外收入是工资水平几倍甚至十几倍。而在事业单位改革,施行统一工资制度后则可缓解这种情况。[详细]

(2)事业单位集体“摘官帽”

  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而改革后,这些官帽将统统被摘掉,以河南为例,教师和医生等技术岗位被划分了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由高到低分为7个等级)、中级岗位(由高到低分为3个等级)、初级岗位(由高到低分为3个等级)。除了“官本位”被直接打破,以往“事业单位干部待遇随人走”的老规矩,也被打破。[详细]

(3)“铁饭碗”端不好也能打碎

  现在事业单位的岗位在公众眼中是端起不会被打碎的“铁饭碗”,而在此次改革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这意味着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段不好也能打碎了,端好了也能赚“大钱”。[详细]

(4)“市场化”:让市场回归

  “市场化”:政府放手,市场回归: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详细]

BRIEF 3

改革为何如此难:改革是好事,但无细致方案可能事倍而功半

要动4000万人“铁饭碗”不容易

  事业单位改革20年:摸着石头不过河
如果从1992年首次提出事业单位改革概念起算,事业单位改革给公众的直观感觉就是“停滞”,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有官方“仍在试点阶段,并未停滞”的声音,但也难以服众。因为,公众并没有切身感觉到改革“在行动”。就是官方也没有给出试点地区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更多的是强调“比较复杂”,并重申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一定要端掉,再有就是“宽慰”——要对制度设计有信心,没必要提前退休。[详细]

改革覆盖面极大:要动4000万人“铁饭碗”不容易

  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事业单位多和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领域相关,涉及到人事、财政、社保、监管等多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详细]

被改革者有时也是既得利益者,自然抵制改革

  与企业改革一样,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知易行难,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企业改革更难。因为企业毕竟是以利润为中心,无论改革者还是改革对象,对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有一定认知和共识;但事业单位还披着一件公益的外衣,长期以来靠吃皇粮养起来,改革意识不但淡薄,在改革红利越来越少的今天,还希望回归行政系统。这么多年来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反复,除了改革的时机、手段、策略和步骤存在问题外,最大的阻力,就是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详细]

改革前景不明确,受影响者担心改革制造新的不公平

  国家在2008年选取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但迄今五省市没有一家真正推开,谁也不愿开这个头。广东倒是在2009年曾想雄心勃勃地在高校推进这项改革,然而方案还未实行,就遇到了高校教师强大的反对声浪,最后不了了之。[详细]

改革应有具体、细致方案:不能把受影响者蒙在鼓里

  事业单位的4000万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3亿公民,都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事业单位的改革,不应该关起门来搞“密室游戏”,而应该主动把方案拿出来晒晒。只有见了光的方案,“利益相关者”才能判断这种改革是在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还是在仅仅追求某些主体的利益,才能决定自己以何种姿态参与到这场改革中去。如果“利益相关者”始终被蒙在鼓里,基于这种不确定性,谁也会本能地反对。[详细]

结束语:

  如果把事业单位改革艰难的板子全打在4000万“事业人”身上,同样有失公平。这场事业改革的规模之大,让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中国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运动。在只有大致方向,具体而详尽的方案未公布之前,任何改革的受影响者的担心与抵制都可以理解。所以事业单位改革要成功,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详尽方案,需要开诚布公、为人着想的诚恳态度。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