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成了孤儿的孩子即便有幸被收养,难以融入新的家庭;领养的家庭多出于私心:养儿防老是为了自己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五年前的5月12日,一场地震让西南一隅的汶川全县覆没,天灾过后,往往是人的悲剧,2012年有媒体称,地震后有630名孤儿,当时“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曾有8万多人表示要收养孤儿,平均100多人抢一个。而今到底有多少孤儿被真正收养了?王志安在自己的微博上称,只有12个孤儿被真正收养了,汶川救灾的物资被封存,一些汶川孤儿被“二次遗弃”……

微博爆料:汶川震后630名孤儿 只有12个被真正收养

现实 1

汶川孤儿真正被收养的只有12人 当时8万多人争养

当年热火朝天“抢”着领养孤儿的情况和今天对比让人觉得很讽刺

反思 2

中国人重视血脉传承,领养孩子考虑的是养儿防老

当时那么多要领养的人们,你们是为了自己还是真的爱心

观点 3

“二次遗弃”会给灾区孤儿带来更多的伤害

领养地震灾害中的孤儿只靠个人也是不能成事的,国家也应出力

现实 1

汶川孤儿被收养的只有12人 当时8万多人争养

有人说当年热火朝天"抢"着领养孤儿的情况和今天对比,让人觉得很讽刺

  看到这样的话,有人觉得讽刺,也有人觉得要仔细去分析,到底是孤儿是被社会大众冷血抛弃还是因为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收养政策?可不管哪种情况看来,可怜的都是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

四川民政厅:630名汶川地震孤儿仅12人被收养

  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赵汝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汶川大地震造成孤儿630人,其中只有12名孤儿被成功收养。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孤儿数量一直在发生变化。2008年6月9日,四川省公布去年地震孤儿数量共1019名。 但到2009年4月底,这一数字被大幅减少到650人。赵汝鹏说,这些孤儿中,除12名被收养外,其他孤儿全都是投亲靠友,或由民政管理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敬老院管理。[详细]

当时收养的热潮:上万人打来电话
事后的实际情况:孤儿真正走入新家庭的屈指可数
  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孤儿人数是630人;而当收养的消息放出去之后,绵阳几个民政局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当时,全国提出来收养意愿的人有8万多人。[详细]
  实际被收养的只有12人,另外630多名孤儿由儿童福利机构接收。地震孤儿真正走入新家庭的屈指可数。
也有人提出来一些其他的质疑:孤儿难被收养也有其他的情况:
孤儿没被收养的原因之一:苛刻的收养条件
孤儿没被收养的原因之二:被亲属带走
  孤儿收养人的条件年满30周岁;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状况良好、没有不良记录等);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重病、绝症和传染病)。已婚公民收养子女的,应当夫妻双方共同收养;收养孤儿不受收养人有子女和收养1名限制。 单身男性收养女童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被收养孤儿的条件丧失父母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孤儿,可被收养。收养10周岁以上孤儿的,须孤儿本人同意。 [详细]
  汶川地震后,地震孤儿是受灾群众中最困难、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当时民政局对他们有一些资助项目,所有汶川地震致孤儿童每人每月资助600元,直至他们年满18岁或被收养为止。在农村足够生活,所以 有很多孤儿大部分更愿意留在亲人身边,一部分孤儿,虽然失去了父母,但亲戚在世,比如爷爷奶奶,或者舅舅伯伯。他们愿意成为孩子们新的监护人,根本不同意孩子被陌生人领养,还有的是家里人同意,孩子不同意。

反思 2

中国人重视血脉传承,领养孩子为了养儿防老

当时那么多要领养的人们,你们是为了自己还是真的爱心

  我们暂且不论那些其他情况,在我们感叹那么多孤儿没有被收养的情况前,我们当时冲动的领养热情首先需要反思,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

中国人领养心态:导致年纪大的和病残孩子难被领养

  在热心领养的家庭中,大多数人希望收养一个3岁以下的男孩或者是女孩,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能顺利抵达新家庭。所以很大一部分年纪大的孩子即使想被领养也不能被领养。还有就是地震中伤残的孩子,他们的领养工作也很难,基本上没有人愿意领养。“我们不是挑三拣四的人,哪怕是断了两个指头,手脚折了的,也成。”但善心的底线也是明显的,“如果伤残太重,对我们是拖累,如果哪天我们反悔了,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

领养出自私心:养儿防老为了自己 不是为了孩子

  很多人领养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这是很多人的心态,其实领养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没有准备好真正为了那些被收养的孩子前,为了自己的私心来收养孩子,也是导致很多收养家庭出现问题的原因。因为占有欲,因为私心,把一个人视为培育的一个私有财产,隐瞒他的身世,想把他牢牢抓在手里,就象抓了一把沙子,因为这样长大的孩子失去了学习感恩和博爱的好机会,他回馈给父母和社会好的东西的机会也会少。

冲动的爱心,没有考虑过孩子会不会适应自己的家庭

  有的眼睁睁看着父母在震中消亡的孩子,一生一世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阴影;在新的家庭中,一些孩子可能还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或是长期背负报恩的压力。热情过后,每个收养家庭都需面对各种现实的生活问题和压力,当人们经济状况变化的时候,和孤儿性格不和的时候,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是否还能对孤儿视如己出,充满爱和耐心?也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这个家庭慢慢的变得更加孤僻。

观点 3

"二次遗弃"会给灾区孤儿带来更多的伤害

领养地震灾害中的孤儿只靠个人也是不能成事的,国家也应出力

  很多人领养后会发现,地震的孩子心理建设很难,有些孩子遭受了二次的伤害
福利院的副院长王晴认为,“地震孤儿”还是比较适合回归家庭之中,“他们和别的孤儿不同,他们是来自正常家庭的,只是被突然的意外剥夺了父母的爱,他们将来对亲情的需要可能更强烈。”一个人的心理世界重建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旁人花费极大的心力,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必须受到尊重,别想着去改变他或者去征服他。 [详细]

地震孤儿不适应福利院新生活梦中哭喊叫妈妈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绵阳儿童福利院承担了收养北川县10名孤儿的责任,10人均是羌族,最小的入院时只有几个月,最大的16岁。在许兴芳负责的楼层中,有来自北川的4个地震孤儿。这些人中,最让许兴芳头疼的就是11岁的赵国栋,他是北川来的地震孤儿中唯一一个还有亲人在世的孩子,但亲人们选择把他交给了国家。有一天,许兴芳值夜班,听到赵国栋在睡梦中大喊妈妈,哭着闹着求爸爸妈妈不要走,叫醒了他后,他哭得近乎崩溃。

如果家庭经济或一些客观变化 二次遗弃孤儿会更可怕

  有些人领养孩子之后,发现和孩子难以相处,就会把孩子转让或者送回到福利院去,这让人很难接受,也给孩子带来了二次的伤害,当年著名影星陈冲1998年曾在广西南宁领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但随着两个亲生女儿出生,这对双胞胎养女不见踪影。有爆料称,陈冲把两个养女退了回去,网友纷纷质疑。

地震孤儿心理重建难:很多孩子难以融入新家庭 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

  11岁地震孤儿被收养半年后,独自回老家绵竹
离家出走回到绵竹老家的地震孤儿小梁欢在养母的带领下,离开绵竹启程回到重庆的新家。绵竹市新市镇石虎村11岁的小梁欢,在去年的5.12大地震中失去了母亲,在此之前疼爱她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她只能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半年前,小梁欢被重庆江北区的王女士收养。在重庆的新家呆了大半年后,3月3日,思念祖父和婆婆的小梁欢,没有告诉养父养母,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下可急坏了梁欢的养父母。他们认为梁欢很可能回到了绵竹老家,于是向四川媒体求助。
一个孤儿的心声 我想妈妈我想爸爸 我想我原来的家
一个被福利院收养的孩子:我被送到这家福利院,这里的叔叔阿姨告诉我,我得长期住在这里,如果没有人愿意要我的话。我的病让我管不住自己,太调皮,我爸爸常常对我说,等我病好了,就给我买个奥特曼,但现在他已经死了……我的家其实已经没有了,现在奶奶、外婆都住在北川擂鼓镇的板房里。奶奶很年轻,头发都是黑的,外婆的头发白了一半。现在住在福利院,转到文昌一小上学,可这段时间我没有上学,我不想上,因为,我非常想家。我不喜欢待在这里,我想念北川的青山。

政府也要为地震孤儿负责 领养人应该是锦上添花

  领养后又被遗弃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影响终生,可能会导致他怀疑一切,甚至仇恨社会。激情不能替代的是真爱和责任感,这些孩子以后的生活是政府的责任,领养人应该是锦上添花的社会善举而已。领养孤儿并不是想领养就能领养的简单事情,这要涉及多方面情况。地震孤儿能够被完整的、温暖的家庭收养,当然是一件幸事。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尽快减少失亲之痛,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也会多一份关爱、扶持和守护。但是,在让尽可能多的地震孤儿重获家庭温暖之前,政府部门和收养家庭,都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唐山大地震后,探索了安置孤儿的三种方式:爱心学校、亲属领养、社会领养。但无论是抚养过孤儿的爱心人士,还是成长起来的孤儿,在思考如何安置汶川地震孤儿时,却异口同声:这是集体的灾难,需要集体的温暖,爱心学校是最佳的选择。[详细]

也有好事:一些成功领养的孩子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小迪啊,你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和姑姑回家。”家珍将小迪叫到一边,轻声说。这对夫妇和小迪在绵竹市民政局办理了正式的收养手续,领到了《收养证》。四川本地媒体首先获得消息,四川地震孤儿首例社会收养成功的消息见诸报端。记者见到家珍夫妇时,他们说小迪去年8月底离家后还没回来过。过春节时,年三十晚上小迪曾打来电话给全家拜年,小迪似乎懂事了许多,还叮嘱姑姑照顾爷爷奶奶。家珍说,今年暑假小迪可能会回来住段日子,因为家里的老人很想孙子,另外小迪的养父母说,小迪在新家饮食一直不大习惯,希望小迪回来后家珍能帮他们让小迪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另外也帮忙督促小迪好好学习。家珍的丈夫说,他谢谢全国、外国很多媒体、热心人对小迪的关心,但他仍然希望这12个孩子和他们的家人能渐渐从大家的视线中离开:“过最普通的生活。”

美国的成功领养方案:美国不少人收养孤儿,出于爱心,认为残疾的孩子更需要得到“爱”

  在美国,领养孤儿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这些政策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求领养人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被领养的孤儿心理保持健康。

申请人与孤儿见面
  美国相关的移民法律明文规定:如果孤儿是国外儿童,申请领养者必须证明已经结婚的申请人和配偶或尚未结婚的申请人在领养手续办理时亲身见到过孤儿。已经结婚的领养人与配偶必须共同领养,未结婚的申请人在办理领养手续时必须至少年满25岁。双方见面,彼此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这一前提下领养,申请人的心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从而确保申请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兑现自己的领养承诺。
  
孤儿可以被二次领养
  申请人并未亲眼见到过孤儿的,仍有机会领养,但条件是申请人必须提交一份声明,必须同意孤儿可以被二次领养。也就是说,监管机构如果发现领养人违反了自己的领养承诺,被领养的孤儿受了委屈,监管机构将强制领养人放弃领养权。“二次领养”的规定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宝剑,提醒领养人履行好责任。
培训合格养父母
  美国领养机构会推出"如何做好养父母"的培训,内容包括一连串密集会议,集中讲授如何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帮助他们与他们的生身家庭联系以及理解领养的影响等。
  
领养前接受家庭调查
  接受领养前调查便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 骤。家庭调查涵盖以下内容:对领养人进行采访;还要采访领养人家庭中的其他成人成员;对领养人及其他成人成员的身体、精神、情感能力进行事实评估等等。
  
领养孤儿有较完善的法律保障
  美国第一个著名的领养提案是《霍尔特提案》。霍尔特和丈夫哈里都是基督徒。他们居住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乡村。霍尔特被全世界尊称为领养孩子们的祖母。1954年12月,他们在一部记录片里,看到朝鲜战争之后留在孤儿院里的孩子们的惨状,那些孩子们的苦境牵动着他们的心,于是决定领养8个朝鲜孤儿。当时,他们50岁左右,已经有了6 个孩子,而且社会上不鼓励跨国领养,法律上也没有先例。为了认领朝鲜孩子,霍尔特写信给国会议员请求国会同意,两个月后,国会通过了《霍尔特提案》。霍尔特的行动影响了世界。霍尔特老人2000年去世,享年94岁。然而他们夫妇博大的爱心一直在美国被发扬光大。美国法律不区分领养父母和亲生父母的义务,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的保护。事实上,所有被领养的外国儿童在他们进入美国之时便成为美国公民,因此可享有同美国公民一样的权利。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