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张召忠:首席军事评论员往事


新闻背景:

张召忠60岁了,他当了40年的兵,又上了20年的电视,当他肩挂少将军衔出没镜头前时,有些爱吐槽的观众就会大喊一声:“少将出没请注意!”


他的正式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教授,而让他走红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中央电视台的军事评论员。


其实在他30来岁时,就发表了众多专业军事论文,也算小有名气,但那还只在军队里,最近几年,他在央视上谈东说西,指点战局和国际大势,就像泡在酵母里的发面,迅速就膨胀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


如今亚太局势波诡云翳,中国与周边国家争端不断,张召忠依旧奋战在镜头前,继续自己的风格,也继续引发争议。这位少将,不打仗很闲,说打仗很忙。而在他背后,几乎可以看到一个复杂的中国舆论场,观点分裂、价值观冲撞的不同群体的躁动。[详细]

红黑粉丝的战争

        张召忠走在街上,常被人认出来,好事者会上去拉住他问:“张少将,这两天钓鱼岛会打起来吗?”或者向他发难:“你老在那说,信口开河,能靠谱些吗?”当然也有热情的粉丝,嚷着要签名,挽起手来一起合影,是非之间,张少将并不十分着急,只不过有一次当着中将领导的面有些尴尬,他对涌过来的粉丝说,你们去找领导也签个名吧。

        中将一脸平和,拉住他的手让他放宽心:“你今天的任务就是签名合影,这些人喜欢你,至少说明都是爱国者嘛。”

        张召忠的家在国防大学的校园里,四周有一片树立,他的公寓身处其中,十分安静,他坐在这片安静里,喜欢和宠物玩耍,他养了几只鹩哥,每日说些人话逗他开心,还养着白色长毛犬,取名贝贝,接受采访时,他将它抱在怀中,神情放松,狗一声不吠,似乎也在听主人长谈。

        这是8月底的一天,秋色渐浓,阳光很好。如果不打开电脑,安静还将继续蔓延,一切相安无事,这不过是一个居家安乐的老头儿。

        但将电脑打开,随手搜索一下“张召忠”,一瞬间就变了世界,粉他的和黑他的还在争论不休,乐此不疲。

        粉他的人觉得,这少将太能说了,也敢向日美叫板,而黑他的人则明显不屑,常常骂他说话“太左”,“不靠谱”,就像墙头草,有时又简直就是“乌鸦嘴”,有些国际大事,只要经张将军的嘴巴一说,准变得欢乐,比如新闻里说他曾预测朝鲜火箭发射成功率80%,但事实上,那次发射失败了。这被认为他不按客观事实说话,而为“老朋友捧臭脚”。

        那次菲律宾与中国因为黄岩岛发生争端时,有记者来问他,会打仗吗?他就说,战争的可能有30%,经济制裁的可能有30%,政治外交有40%。后来被一些媒体理解为“张召忠叫板菲律宾,中国军队要亮剑。”事后仗没打起来,他招来很多吐槽。

         “我没有预测,只是分析。”张召忠拿天气预报来类比,7月21日那天北京下了一天大雨,直到晚上才发布橙色预警,中央气象台也预测不准,他们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而我没有。

        前不久张召忠接受北京晚报的采访,说了很多话,却让网友了记住其中一句,大意是,对于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员而言,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就是要求在政治上必须无条件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这个一切娱乐的年代,如此正紧八百的说辞,怎么不让人调侃?其实,别人怎么骂他,他都知道,他每天都泡在网上,四处潜水,却从不表态,看到骂他之言,他觉得很无聊,“我的节目在任何一个电视台都是收视率最高的,这是科学的评判。”

         “妖魔化我的人,一部分是境外敌对分子,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我老是做维护国家安全的事情,还有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涉世未深。” [详细]

粉他的人觉得,这少将太能说了,也敢向日美叫板,而黑他的人则明显不屑,常常骂他说话“太左”,“不靠谱”,就像墙头草,有时又简直就是“乌鸦嘴”。[详细]

评点战局名声大振

         回溯张召忠的个人史,时间从1952年开始,他出生在河北盐山农村,到了18岁,参军入伍了。

         他所在的某导弹部队里,没什么高学历的人,唯一个大学生,就是他们的连队指导员,所以当他这个工农兵大学生初来乍到时,显得有些突兀,在当时的环境下,高学历课不是什么好事儿,有思想不成熟、封资修的嫌疑。

         他也聪明,连忙找首长,主动要求去做炊事员,还剃光头,然后去喂猪。

         喂猪有一阵,首长把他叫到身边,你是个人才,总不能喂一辈子猪吧,给我去学习。

         于是他被调去教导队学导弹技术,又被推荐去上北京大学。从这时开始,他接受组织安排,好好学习阿拉伯语。

          “我这人没什么贪心,但有计划,我不会误入歧途,一旦涉及就要做到最好。”张召忠说,佐证是,为了发准阿拉伯语特有的颤音,他做了舌部手术。据说,这只是他所谓诸多牺牲中的一件小事儿。

         北大毕业后,他被派到伊拉克做阿拉伯语翻译,很快两伊战争打响,他第一次经历战争。1981年,他回国,进入海军装备研究所,又开始学习英语。学的很快,很快他居然就翻译了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的长篇军事小说《猎杀“红十月”号潜艇》。

         那时会阿拉伯语的人不多,有很多出国机会,赚很多钱,他们班15人,能最后培养出来的才几个人,在当时属于抢手人才。但这时他却开始下决心,不再做翻译。他判断,再过十年,会外语就不再是优势了。

         于是他重新学习军事装备知识,慢慢研究,又因为懂英语,看了大量英文原版文献,在不到30岁就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

          1991年年初,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张召忠当时是海军研究员,就结合形势写了不少文章,当事后战争来临时,他的很多分析和预判得到印证,这让他在海军内部引起轰动。

          1992年,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打算与海军记者站合作一档节目,名为《三十六计古今谈》,一共36集,此时小有名望的张召忠,被选中成为节目的军方嘉宾主持。这是他第一次“触电”,他毫无经验,在这档需要事先备好台本的节目里,他找不到感觉,录了一半,便决定退出,他甚至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是做电视的料。

          1998年,他被调入国防大学做老师,继续搞研究。这年的12月17日凌晨,美军发动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代号“沙漠之狐”。

         这又给了张召忠一个机会,因为在此前几年,他曾分析海湾战争爆得大名,这次顺理成章又被央视邀请,参与特别节目的录制,水均益等人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伊拉克,而张召忠作为专家,在后方演播室连线报道,并适时分析点评局势。有媒体说,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精彩的有关战争的电视直播。”日后张召忠也说,这是他的一个转折点。

         次年开春,北约与南联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央视计划再做一次战争直播,从一开始张召忠就被邀请,随时待命参与直播。

         连续的几天空袭后,到了5月8日,北约部队的导弹砸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多人死伤,瞬间引爆了中国国内的愤怒,大批爱国青年上街游行示威。那是民族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的时期。

          5月9日和10日,一直关注战局的张召忠适时在《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其中一篇题为《戳穿误砸谎言》,他在文章里措辞严厉的说,这并非误炸。而此时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这一次他与国家声音保持一致,又与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一脉相承。当时张召忠还是上校军衔的国防大学科技教研室主任,因为此番发言,一夜成名,他获得了更多粉丝。[详细]

1991年年初,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张召忠当时是海军研究员,就结合形势写了不少文章,当事后战争来临时,他的很多分析和预判得到印证,这让他在海军内部引起轰动。[详细]

不喜穿军装出镜

       如果再找一个人生的节点,2003年绝对不能错过,这一年,美国和伊拉克战争爆发,此时的张召忠已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员”,他继续在镜头前发言,但这一次,他遇到点麻烦。

       时事评论员风清扬长期对张召忠有自己的观察,他说,自己曾写文章总结:“他(张召忠)认为美军要受到顽强的抵抗,回报他的是美军的长驱直入,他认为巴格达是美军的坟墓,美军一旦进入,就会陷入大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结果巴格达如一座空城。”

       有人说,张召忠简直就是古希腊历史里的女祭司,只有从反面理解她歌谣里的意思,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风清扬说,后来的利比亚战争,张召忠的战争预测,又是一个童话。

       “他认为的黎波里同样是利比亚过渡委军队的伤心之地,结果是过渡委的军队进入的黎波里的时候,并没受到卡扎菲军队的抵抗,也没有陷入的黎波里人民的反对。过渡委的部队围住卡扎菲的故乡苏尔特,张召忠认为卡扎菲已经离开苏尔特,结果是第二天卡扎菲就死于乱枪之中。”风清扬说,当时有网友发帖搞笑说:“国际一片哗然,纷纷致电中国,要求中国承诺不首先对外使用张召忠。”

       在风清扬看来,张召忠的问题不在于预测和分析是否准确,而是“立场”有问题。“他总是为利比亚叙利亚这样的独裁国家出谋划策,言谈间都是怎么对付美军,立场很明显有偏袒。”

       此时人们主要在博客和军事论坛里发表看法,质疑和调侃张召忠的评论用词雷人,立场也有偏颇。张召忠也混迹于博客,有时也与人讨论,言辞间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坚定不移,这让更多人开始反感他,有网友搞了中国十个最不喜欢的人评选,十个人里就有他一个,“不是排第五就是第六,在我前面有余秋雨、张艺谋等人”。

       但同时,《中国可以说不》一类宣扬民族主义的书籍开始热卖,中国社会舆论场更加分裂,不同观点碰撞时脏话横飞。张召忠身后的粉丝群体日益壮大,他们自称“勇敢的爱国主义者”,“随时要向美日叫板”,他们成为走上街头抗议的群体一员。

       张召忠上电视,他的习惯是,在中央电视台,尤其是4套的《今日关注》,对全球直播,最好不穿军装,太严肃,符号性太强,就像穿将军服逛大街,不是很方便。而7套的《防务新观察》,是军事频道栏目,节目组明确要求穿军装,但他有时还会坚持一下,更喜欢穿便服,“整天穿将军服上电视,无形中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

       电视评论大多直播,现场不能查资料,常有突发问题。比如伊拉克战争直播时,主持人讲了一会战场上的情况,这时一架B52飞机从英国起飞,前往伊拉克,就问他,这飞机可能是从哪个机场起飞的?

       正在直播,他只能猜测,他知道在英国,美军有一个菲尔福德空军基地,就估计是从这座机场起飞,主持人又问,这飞机大概多久飞到伊拉克?张召忠脑子必须产生一个地理概念,英国到伊拉克的距离,飞机的巡航速度,然后算出来。主持人接着又问,飞机上都有什么武器?张召忠说,以前是装108枚没有制导的炸弹,现在是装20枚空对地的AGM-86巡航导弹。全凭平时积累。

       类似的情况经常有,光谈局势,会让人觉得虚,云山雾罩,光谈武器装备,又成了军迷的事儿,所以结合起来,就很受观众喜欢,张召忠风格逐渐打开市场。

       他说自己的粉丝老少都有,一位中将军官曾对他说:“他们愿意找你签名,就一定是爱国主义者。”[详细]

张召忠上电视,他的习惯是,在中央电视台,尤其是4套的《今日关注》,对全球直播,最好不穿军装,太严肃,符号性太强,就像穿将军服逛大街,不是很方便。[详细]

“没有口径很可怕”

       一晃至今,他已经60岁,作为副军级干部,本该在58岁退役,但因为身兼教授,就多干了两年,组织上觉得他对军队建设有用,就调整为专业技术三级,延长了他的服役期,今后需要总政一年一批。

       作为花甲老者,他至今坚持上节目不背稿子,很多人夸他记忆力好,他说,其实不然。对领域以外的事情,张召忠常搞不清,那天他带贝贝去洗澡,人家开价128元。他掏出一百二,然后又给了人家8毛钱硬币。人家说不对啊,他就搞不清,干脆掏出一把碎票子,“你自己找吧。”

       国际评论中,他说起外国人名口若悬河,但却常常记不住身边熟人的名字。多年来,他强迫自己对领域内信息的记忆力,他的家里没成排的书架,他看书的习惯是,看了就扔,读报刊也是如此,但对于那些反对他或者意见相左的观点文章,他会看两遍,全在脑子里,用时信手拈来即可。

       在电视等公开场合,他对美国常常大加鞭笞,但私下里,他也坦言,去过美国多次,那是个移民国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派,“我们经常批评美国,但很少看到美国组织一个班子来反驳我张召忠,他能容忍别人的批评,哪怕是不对的,这一点我很钦佩。”

       你是鹰派吗?

       张召忠说:“在中国,没有所谓鹰派。”原本窝在他怀里的宠物狗,已不知何时窜到别处。

       他说自己所有的发言,不过是跟着中央的表态在走。他有两个参照,一个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一个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那是国家的公开的立场。

       “我说什么,就看他们说什么。”比如利比亚战争,一开始说反政府武装是乌合之众,然后慢慢有了变化,因此,张召忠在电视上评述的观点,也不断变化,很多人由此骂他是“墙头草”。

       “你要说我帮着萨达姆说话,帮着卡扎菲说话,那不是胡说吗,因为我们国家的政策那一时期是那样的,我自己也有想法,但不适合说。”

       央视的一位速记员告诉他,节目里他的语速比一般人快将近一倍。“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我传达的信息量要比别人多一倍,所以语误和错误难免呀。”张召忠哈哈一笑。

       8月20日,他在中央台做了一期《今日关注》,说钓鱼岛问题,收视率是1.53,8月26日的一期1.50。他说:“全国好几亿人在看,如果你随便胡说,那影响多坏。”

       真正让他紧张的,其实是口径问题。比如讲钓鱼岛问题,眼下热点,如此紧张,上面却“没有口径,这就很可怕。”

       张召忠坦言:“虽然我也反对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但我不能让外界感觉起来,张教授鼓励上街游行,呼吁砸汽车,不能有这样的暗示。”

       “为什么说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你必须领悟到上面会是什么基调,不能偏离,你不能唱反调。”张召忠说,中央台不是自由争鸣的学术平台,它的定位就是党的喉舌。

       直到现在,他上一晚上电视的酬劳是800元,还得扣税。但他在乎的不在于此,而是怕自己说错话,否则就会失去这个平台。[详细]

真正让他紧张的,其实是口径问题。比如讲钓鱼岛问题,眼下热点,如此紧张,上面却“没有口径,这就很可怕。”[详细]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王鹏 主持人:军吉 页面设计:Agui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