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PM2.5:人人都是制造者 人人都是“吸毒者”

PM2.5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

科学研究表明,多数PM2.5来源于化学反应和剧烈燃烧。可以说,现代工业催生了PM2.5,特别是化工工业、汽车工业等。分析表明,50%—70%的PM2.5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汽油、柴油在封闭空间内剧烈地燃烧、化学反应,排出的气体成分复杂、颗粒细小。


每一个城市人都在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相关资料显示,PM2.5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生物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当我们在开小汽车、坐公交车、吹空调甚至吃饭时,可能都在制造着PM2.5,同时又将PM2.5吸进身体内。 [详细]

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要求


中国超半数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012年3月2日,“两会”前一天,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被增设到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里,并收紧了PM10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将有效数据要求由原来的50%—75%提高至75%—90%。而据专家估计,按新标准,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要求。[详细]

PM2.5的杀手本色:指数一上涨 心血管患者就增加

2004年至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会增加5%左右。虽然PM10和PM2.5都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但PM2.5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专家们同时发现,PM2.5的浓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北京市曾公布的一项数据或许能印证科学家的推测,北京市的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10年内增加了60%。 [详细]

“毒气天”里没有江湖与庙堂 想放心呼吸再等20年

平民呼吸手册:疯抢口罩 只坐地铁 家里种27种植物

刘先生在位于北京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上班。业余时间,他带着检测器,去比较地铁、出租车、公交车、骑车的4种交通方式。他发现,地铁上没有二手烟的危害,没有地面上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PM2.5数值最低。于是他放弃了每年春秋两季的骑行,尽量乘地铁。他发现封闭的写字楼里PM2.5的数值尚可,午餐时放弃外出吃饭,就在写字楼的地下二层用餐。他还给自己的家里种了27盆绿色植物……[详细]

高官工作地有"特供空气"?没那么神秘

空气也能特供吗?微博中曾流传某空气净化器生产商向政府部门特供空气的说法。尽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这一事件"不太清楚"。不过,他并不否认他们的空气净化器很受政府部门青睐,并且在北京的净化器销售额也已超过5000万元,而该公司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辩解,他们的产品除了政府部门使用,很多办公楼和家庭也都采用。[详细]

谁都别想独善其身:"特供空气"本身就是污染源


长春市一位路人掩面出行
随着全球进一步城市化,预计在2025年将出现27个超大城市。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独善其身似乎并不容易实现。一位难以忍受PM2.5之苦的白领曾一口气买了三台空气净化器,卧室、客厅和书房,各放一台。她的呼吸一度也被"特供"了:空气测试仪显示,当室外的PM2.5浓度高达300时,她客厅的数字是45左右。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空气净化器带来了个新的污染源臭氧,三台空气净化器工作时释放的臭氧高出标准2倍。 [详细]

啥时候才能放心呼吸:“小康”之后再等10年

北京市已经公布了治理PM2.5的时间表:到2015年,空气中PM10和PM2.5浓度比2010年下降15%,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60微克;到2030年,PM2.5浓度下降到世卫组织为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最低标准,每平方米35微克。这比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晚十年。这一进度在网络讨论中被批"太慢",但细细想来却是合理的。治理PM2.5需要时间、技术,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从根源上采取措施。绝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详细]

治理PM2.5 急不得 机动车污染是问题的“最根本”

中国治理PM2.5与别国的差距 实际是经济发展历史的差距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遭遇污染问题的国家,历史上,英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遭遇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局面要更加复杂。 当今中国的主要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甚至木柴和秸秆,这些复杂的原料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污染物,给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也给污染治理带来了更多困难。中国和其他国家治理PM2.5最大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发展历史的差距。[详细]

建设监测网络务必谋定而后动 谨防天价仪器难以发挥效益

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实时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仪器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以“石英微量震荡天平法”为基本原理的仪器,第二类是以“β射线法”为基本原理的仪器,第三类是以PM2.5粒子光散射为基本原理的仪器,在实际监测中,这三种仪器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事实上,它们在学界都存在很大争议。[详细]

汽车尾排是中国城市PM2.5问题的“最根本”

在治理污染的历史上,日本政府的主要治理方法,是发展公共交通和地铁。在日本,人们上下班大多坚持地铁出行,只有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才会开车,这就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而在中国,汽车不仅使用率很高,尾气污染也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其中有燃油品质、发动机和尾气处理技术问题,也有加油站等相关产业的管理问题。目前,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燃油含硫量标准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几十倍,不饱和烃的含量也比其他国家高。[详细]

长远看,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之所以迟迟未把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下,部分城市目前PM2.5的浓度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即使制定了标准要实质性控制仍面临很大的难度。要使PM2.5治理真正富有成效,需要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上下工夫,进一步淘汰部分高污染行业的过剩产能,发展清洁能源。[详细]

不得不重弹的老调:我们有资格抱怨吗?

工业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污染史,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工业产品在其生产、销售、使用、回收、销毁的过程中都在发生着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污染。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现代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所以现在,我们要面对的环境问题又何止是PM2.5,PM10就没人管了?沙尘暴就忘记了?水污染就没事了?别忘了,人类对物质的无限贪婪和不择手段才是根本。不能放下不知足的心,污染就不可能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言归正传,在影响北京PM2.5的因素中,气象因素和沙尘暴我们无法控制,燃煤排放因素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逐渐控制。而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少烧煤、少开车、少修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生活方式,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需要每个人都放弃一点点对于“舒适”的追求,难么?真不难。不难么?你看看窗外。[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