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去年至今数十架航班遭“诈弹” 动机五花八门

为泄愤:河南男子谎称同乡携带炸弹登机

张晨在苏州打工期间与老乡梅天合伙做生意。梅天从张晨处拿了1000元钱后就没了下落,且张晨从同乡处得知梅某是个骗子,1000块钱肯定打水漂了。2012年9月中旬,怀恨在心的张晨得知梅天要飞往乌鲁木齐,于是向新郑机场公安报警,称有乘客携带危险品搭乘航班。警方历经两个小时的处置工作,却未发现危险品,最终确定该匿名电话男子纯属编造虚假恐怖信息。[详细]

为搞笑:广东乘客谎称带炸弹

2012年9月9日,首都航空JD5168航班在三亚凤凰机场正乘载旅客172人,在滑行至跑道口等待起飞命令,乘客余某向乘务员扬言“这里有炸弹,真的有炸弹。”此事上报后,机长决定返回停机位,经检查后,发现为谎报虚假恐怖信息。据三亚警方介绍,嫌疑人余某对说过机上有炸弹的话供认不讳,并称是看见航班乘务员态度严肃,想活跃一下气氛。[详细]

为爱情:男子不舍女友称其携炸弹登机

2013年2月21日,合肥飞往深圳的ZH9786航班起飞后,合肥机场收到匿名电话称机上有爆炸物。深航获悉后立即通知机组就近备降,随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对机上160名旅客及行李货物进行重新安检。经严格排查,未发现异常。据了解,该男子因与女友闹矛盾,想留住女友,所以报假警。[详细]

因生病:16岁有精神病史少年称国航有炸弹

2012年10月9日,一名16岁的湖北少年用手机拨打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电话,声称国航两架航班上有炸弹。随后在其父亲带领下,向广东省中山市警方自首。经查,他有多年精神病史,今年1至2月,他曾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三次就医,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详细]

技术手段不断升级 “诈弹”案破案速度逐年提高

排查、布控加耳目,三亚机场爆炸恐吓案一月破案

2003年3月-4月,三亚凤凰机场四度接到匿名电话,称机场候机楼内有炸弹,勒索机场方面10万元。随后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通过内查外调确定案犯为青岛人,并采取技侦布控的方法,对青岛重点区域内的1000多部联通电话和电信公话进行造册登记,同时发动群众组建特情耳目,终于在一个月内将犯罪嫌疑人刘壮缉拿归案。[详细]

监控录像锁定罪犯,广州白云机场“诈弹”案三天告破

2010年3月5日,广州110报警台接到一男子电话,称当日广州飞成都的航班上有恐怖分子,有关部门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后证明是一场虚惊。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很快确定恐怖电话是从广州水荫路一个公用电话亭打来的。3月8日,专案组通过核查当日现场附近路段监控录像,锁定一名30岁的河北男子,并在当晚将其抓获,在其出租屋内找到作案相关证据。[详细]

利用QQ查出手机号,南航诈弹案24小时告破

2012年12月1日晚,郑州新郑机场网上警务室接到报案称当晚广州到郑州某航班有定时炸弹。当晚,郑州公安部门根据报案记录上留下的QQ号码及头像,找到位于河南新郑航空港区马寨村的一个网吧,并通过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最终在一个地下室将犯罪嫌疑人宋某抓获。此时距其作案时间,刚好过去24小时。[详细]

航空“诈弹”快速破案已常见,但社会影响恶劣

飞机遭遇"诈弹"事件,近年来屡屡出现。嫌疑人作案手段不一,有的使用改号软件,有的通过网络报警,还有的使用网络电话,但均在两天内被抓获,此次一系列"航班诈弹"案件中,公安机关最快只用两小时便抓获嫌疑人。知情人表示,类似案件不像其他刑事案件那样难破,但是影响比较广泛、恶劣。警方通过疑犯所拨打电话情况,很容易就掌握其藏身地点。[详细]

“航空诈弹”危害巨大 迅速破案可震慑犯罪稳人心

“航空诈弹”危害社会不亚于真正恐怖袭击

从2012年10月9日至今,全国机场总计有20多个航班遭遇“诈弹”威胁,相关机场的地面管理部门和航空公司都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提升安检等级,加强重点部位巡查。行李靠机器排查,飞机上靠人工地毯式的排查,每一个角落都要用手摸到……上上下下一片紧张繁忙,造成了人力、物力、运力、财力上的重大损失和人员心理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迅速破案对于稳定社会人心的作用不言而喻。[详细]

一个电话便可让航空公司损失百万

5月15日,深圳航空公司已起飞的ZH9866和ZH9243航班被第一时间安排返航或就近备降。据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客机中途返航或备降,由于只有部分航油消耗,因此要空中放油。除了航油损失,因为返航和迫降导致飞机租赁费用、机场跑道使用费用、频道和飞行器材的使用、乘客的损失赔偿都是不小的数字。以一架满载油料从北京飞至三亚的中型客机波音737-800为例,如果中途发生返航或备降,造成的上述直接损失至少在100万元左右。[详细]

破案成本高不允许久拖不决

对于警方而言,每次应对类似事件,都意味着高额的破案成本。以去年发生在郑州的南航诈弹案为例,调查、抓捕南航“诈弹”信息发布者,河南当地警方共动用了200多名警力。而在甘肃嘉峪关发生的另一起类似事件中,公安局、消防支队等部门出动警力数百余人,动用排爆设备用于安全疏散乘客、排除爆炸危险。如此兴师动众只怕万一恐吓成真酿成大祸,而若不迅速破案,此类事件将会极大的浪费有限的警力资源。[详细]

及时捉拿可震慑犯罪

应该说,对每起“飞机诈弹”威胁事件,公安机关都举全力侦破。深圳“5航班炸弹案”发生后,深圳公安专案组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挥和东莞等地警方的配合下,仅用19小时时间,就在东莞市常平镇一出租屋内将犯罪嫌疑人王某亮抓获。经初审,王某亮对连续6次拨打电话谎称飞机上有炸弹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及时缉拿犯罪嫌疑人,就是对犯罪活动的震慑。[详细]

破案之外的追问:中国何以频发“航空诈弹”?

社会转型期,人们身上的“暴力因子”极易爆发

有关恐怖暴力犯罪研究表明,人们身上携带着“暴力因子”,就如同携带着某种病毒。一般状态下,人们并不以暴力开道,呈现出所谓“健康带毒”的状态。然而,当某个契机出现的时病毒便开始发作,暴力就开始展示。在社会转型期,心理平衡被打破者不在少数,这让“航空诈弹”等恐怖暴力犯罪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详细]

作案成本低让“诈弹”成为最佳发泄手段

而相对于其他刑事案件的重判重罚,“航空诈弹”的低廉作案成本更让其成为对社会不满者的最佳发泄手段。目前,国内恐吓航班一般判刑1年半到4年,罚款1000元到2000元。而美国的一个州,类似行为最高可以判20年,罚款10万美元及以上。我国法制宣传力度较小,之前的许多案例查到最后,往往发现是个人为了泄私愤。而这些人并不了解,恐吓航班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行为。[详细]

现行法规亟待完善以震慑潜在效仿者

而要提高肇事者的犯罪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针对“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后果”等做出司法解释,对给企业财产和公共资源所造成的损失给出参考标准,以便于定罪量刑,可以适当提高对“诈弹”行为的量刑规定。同时增强经济处罚力度,鼓励机场、航空公司对恐吓航班者进行巨额索赔,双管齐下,震慑潜在效仿者。[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