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李肇星南沙泡澡:退休外长的中国情怀


2012年,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的李肇星。来源:西部网

新闻背景:


作为前外交部部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任期最长的新闻发言人,在任期间,李肇星获得了“铁嘴外交官”的称号。


这个头发花白,戴一副老花镜,看似平凡农民的官员,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的报道中。在外交场合,他每每用略显浓重的胶南口音,发出或睿智或诙谐或掷地有声的言辞。


退休后,李肇星依然不时出现在媒体的镁光灯下。10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言论再次引发网民热捧。“到我们国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去了一趟,以我个人的名义宣示了一下主权,在那里泡了一个澡。”他说。


从周恩来、陈毅、钱其琛、李肇星、杨洁篪,再到王毅,中国 “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一脉传承。而在老一代外长的中国情怀中,既有对历史风云的回眸,也有对中国外交走向的展望。


“在曾母暗沙泡了一个澡”

  10月26日,四川省成都工业学院。这一天是该校的百年校庆日,校园内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是2004-2007年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他到访此地,很大原因是这里为新中国老一代外交部长陈毅的母校。李肇星参观了陈毅的资料和照片,谈及对四川小学的捐建工作。然而,“卸甲归田”几年后,他最关注的,依然是自己从事过的外交事业。

  当记者问“退休之后,如今主要关注哪些领域”时,李肇星很自然地把话题集中到了外交领域。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朝鲜和韩国,到‘三八线’上去看了看;不仅如此,我还到我们国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去了一趟,以我个人的名义宣示了一下主权,在那里泡了一个澡。”他说。

  曾母暗沙邻近中越边镜,位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中。1983年5月,中国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因当地不宜驻军,故编队采取舰艇每2个月巡视一次的方式维护国家主权。今年5月,海南完成了首次三沙全面考察,并在曾母暗沙宣誓了主权。

  李肇星一直保持着对中国南海区域的关注。2012年7月,三沙市挂牌建立时,李肇星带队访问,并写下一篇名为《三沙在呼吸》的现代诗。诗中提到:“汲纳十三亿主人的情怀,呼出爱国赤子的肝胆。”

  “中国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在10月26日的校庆报告会上,提到钓鱼岛问题时,他说。

  退休后的几年中,李肇星对于外交的关注越来越宽泛。他认为,外交与每一个人都相关。“如今出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一个人在国外所代表的都是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也是外交,因此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他说。

  几天前,在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李肇星曾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国内一位大企业家在欧洲餐馆吃饭时,摆架子说不需要打包。餐馆方面则因浪费粮食要求对他罚款。

  “浪费粮食,实际上丢的是国家的脸。”他表示。

  已过古稀之年的李肇星几年前刚成为爷爷,他说自己很关注下一代的成长,愿意跟小孩在一块儿,包括和中学生、大学生聊聊。“我越老越觉得自己无知,越觉得学习很重要。”他说。

  他说自己在美国问一个从国内转过去读书、身体不便的中国小孩:“在两个地方上学有什么不一样?”小孩回答说,他喜欢美国的小学,因为同学看到他,会帮他推车,搀扶他,但在国内,同学见到他,就喊“瘸子来了”,“瘸子来了”。

  “我希望这个事是假的。”李肇星感叹。

2013年10月,李肇星在广州花都区骏威小学,出席红军学校授旗授牌仪式。来源:南都网

铁嘴外交官

  直言的语言风格,贯穿了李肇星的外交生涯。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被问及“中国政府是否煽动民众抗议”,当即斥责提问者“精神变态和扭曲”。

  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李肇星被称为“强硬派”。而中国网民则赞他“在外交场合让我们看到中国男人的阳刚之美”。

  在强硬之外,李肇星发言时还讲究对比和修辞。他曾说过:“很多人希望我们的外交可以‘强势’一点,但真正的‘强’应该摆事实,讲道理,讲平等,千万不要情绪化地看待‘强’。”

  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妇人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

  李肇星一改往日的强硬,没有直接反击,而是温和地询问道:“夫人,您是哪里人?”

  得知她是德克萨斯州人后,李肇星开始细致地给她讲述历史:“你们德克萨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

  在李肇星眼中,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以侥幸心理填写答卷的学生,“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受聘为北大教授的仪式上,李肇星回忆,挨饿的经历,使他更加懂得人权的意义。与国外人士辩论时,人权话题屡屡被提及,李肇星时常反问对方:“我挨饿过,我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

  香港资深记者陈建平曾这样评价李肇星:“在170多名外国和境外驻京记者面前,李肇星总是用一个让人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出现,他跟你像朋友。”

  2003年,李肇星担任外交部长后,因日本首相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跌至“低谷”。为了走出困境,他和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后来上演了一段“洗手间外交”。

  2006年,中日高层关系还很僵的时候,李肇星与麻生太郎共同出席一个国际会议。麻生太郎看到李肇星去上洗手间,就跟了出来,而且拦住手下独自进了洗手间。“就这样,我们站在卫生间里,在没有媒体记者的打扰下,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畅谈了20多分钟。”这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为中日两国官员消除猜忌、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奠定了基础。

2006年2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中国驻法国使馆领事部新址启用仪式上讲话。来源:新华社

外交接力棒

  外交官是一个国家对外的脸孔。外交部长的性格和形象,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民众的期盼。

  国际关系专家认为,在后冷战时代,对美外交成为中国全球外交的重点和中心,中国首先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外长人选。而李肇星恰好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他从1993年起相继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大使等职,不仅与部分美国政要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还经历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美撞机等一系列事件。他既参与过中美之间的各项合作,又有应对危机的经验。

   “李肇星曾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个性也比较外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马振岗这样评价他。“而与之相比,他的继任者杨洁篪更加细腻,内敛,是一个学者型、研究型、业务型的外交官。”

  国际关系专家把老一代的周恩来和陈毅归为英雄类外交官,认为他们具有英雄色彩,而钱其琛和李肇星则属于个人魅力型外交官。杨洁篪则被誉为儒帅和绅士型外交家,可能更多地作为外交领导集体中的一员。“杨或许更能缓和地阐述中国政策。”路透社评论说。

  李肇星对现任外交部长王毅评价很高。在2013年“两会”上,李肇星被记者围住,请他评价王毅。李肇星当即称赞道:“王毅是非常好的年轻战友、外交官,他特好,很优秀。”

  李肇星卸任后,外交接力棒已经顺利交出,而一脉传承的目标,正是李肇星职业生涯中多次提及的“和平发展”。

  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肇星,近期却没有出回忆录的打算。“对我经过的事情,还有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我觉得我还差得远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不敢写。”

  “我就是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学生,希望能跟你们一起学习。”他说。

(综合《成都商报》、《环球人物》、《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2009年5月,澳门理工学院主办的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李肇星与基辛格合影。

往期回顾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