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住50平米”透露哪些事实?
公务员群体确实买不起大房子
就当下的房价与官员的实际收入而言,官员所在的公务员群体买不起房,其实正常,要是买得起,反而不正常。坦白说,这条新闻中的毛宇作为副局级干部,月收入在我国公务员群体里肯定已经属于高收入,但相对于北京三环附近动辄六七万的房价,其几个月的工资恐怕也买不上一平米住房。副局长尚且如此,其他基层公务员想凭自己能力买房,更是难上加难。[详细]
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机会住大房子
但是,官员买不起房不等于没房。拿北京来说,要说混到处级你还没有房子,那你真的白混了。买不起房子不等于没房子这个铁律,在北京几乎成了公开的悖论:官员的实际收入压根就买不起房子,但官员很少没有自己的房子。
房从哪儿来?单位的福利房。新闻报道中毛宇也谈到,单位在2009年盖了一批经济适用房,要求他把自己的房子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单位,以每平方米9000多元的价格去买那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考虑到上班不便和日后转手时的种种限制,他才坚持“蜗居”在三环边的50平米小房子里。[详细]
部委中也分当官的和老百姓
同为部委机关,同是公务员身份,住房条件却是千差万别。新闻中的毛宇副局长可享受的住房面积是110平,而在部委中,有的司长只住八九十平米的房子,而有的部,140平方米的房子给处长也未见得他会要。部委由于年头、分量、权力各不相同,其住房水平原本就相差很大,而能否要到房子和搞到地,强势部委与弱势部委有太大的区别。而部委公务员中的“新人”想要分到福利房,更需要论资排辈,等待的时间漫长难熬,是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详细]
部委福利:一直在分房 从来没违规
从1998年开始,政策的口子就一直开着
在标志着实物分房时代结束的1998年国务院 23号文中,有如下表述:“在一定时期内,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可统一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按建造成本价向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出售。”站在那时的角度看,按建筑成本价买房并不会在公众中掀起多大的波澜,因为当年的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价格相差无几,但时至今日,中央部委公务员分房所能享受的价差已到三倍甚至四五倍,而从发文的1998年到现在,却仍然在“一定时期内”。
此后各式福利房不断涌现
有了政策绿灯,各机关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披着“集资建房”外衣的福利分房开始面世,在这种方式于2004年被叫停之后,一些打着“经济适用房”的幌子报批的房子浮出水面,实质上仍是党政机关的集资建房,2006年一年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审核批复84个单位按房改成本价出售公有住房2347套,建筑面积约15.49万平方米;48个单位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出售旧公有住房2106套,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13个单位出售新建经济适用住房5133套,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2007年,国务院出台24号文件,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然而不少地方正在采取“委托代建”、“定向开发”的方式,大兴土木地给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
2/3的住宅用地都是福利房
“大炮”任志强曾公开抱怨,北京市供给的土地的2/3住宅用地被机关单位、垄断企业用作建福利房了,剩下的1/3才被用来建商品房。按他的计算,在北京,有接近两倍于商品房总体数量的“非商品房”正被一些“特定机构”所用。但总体来说,部委建经济适用房还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每年也背着建经济适用房的指标,但完成这项任务非常困难。一是没有好地,而且这几年房价这么高,没有开发商愿意来做几乎不怎么挣钱的经济适用房。如果有部委自建经济适用房,正好替地方政府完成指标,一举两得,相互配合默契。
公务员的“超国民待遇”还要持续多久?
为公务员提供实物型产权房是“中国特色”
公务员的住房并非不需要保障,但纵观各国住房保障体系,几乎找不到为公务员提供实物型产权房的保障方式。国外实物型公务员住房保障通常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以只租不售的租赁型住房为主,例如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特殊岗位宿舍、政府持有产权的公务员公寓等;二是重点保障的对象是年轻或低端岗位的公务员,例如提供给单身或低端公务员租赁型住房通常含有政府“暗补”贴租,因而租金低于市场价格。三是只保障基本住房需求,适当兼顾一定职务的改善性寻求,不包括享受性需求,例如实物型保障住房通常都是“小户型”,家庭人口多的一般也只有60平方米,80平方米/套。[详细]
而副局长嫌弃的房子,是普通老百姓的奢望
部委擅自建设的经济适用房,资金来源于全国人民的纳税钱。用老百姓的纳税钱建经济适用房,为单位职工谋福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这些年房价飙升得离谱,老百姓怨声载道,许多工薪阶层为了攒钱买房,十年、几十年一直都在租房维持生活,新闻中遭到那位副局长嫌弃的房子,恐怕恰是许多老百姓可望不可求的。部委凭借权力建经济适用房,然后低价卖给自己的职工吗,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是极为不公平的。 [详细]
福利房“保护”公务员,间接推动房地产乱象
人们常常把土地财政看成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不错,分税制后的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地方政府炒高房价获得的超额收入、超高G D P以及与之伴随的政绩,使得土地财政成为房价高企的公共原因。但维护这个现状的前提,就是高房价对政府人员没有杀伤力。人们更不应该忽视的是,在土地财政背后,其实已经有多少公务人员深陷利益的困局,在公共政策的形成以及执行当中,他们又会拿出多大的意愿砥砺而行?
不能让福利房撕裂民众对公平的期待
公务员福利分房对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公信力的危害,远远大于所谓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不管如何,名义上是为了公共利益、地方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要让房地产调控政策真正有效,必须解决“平等待遇”问题。面对高房价,公务员没有任何理由享受超国民的待遇。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民愤就在于此,只有彻底废除了官员高人一等的待遇,住房调控政策才会见效,民愤才能稍微平息,房价合理回归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