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马伊琍父亲:放过文章吧 他已向我们认错

我们全家考虑再三,文章向我女儿认错之余也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其实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暴露给公众老百姓,但是他必须要勇于面对和承担,所以他公开道歉了。我们老夫妻俩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没有别的盼头,只希望孩子过得好,外孙女健康长大。对我们来说,只要文章可以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主动回归家庭就够了,我女儿可以接受他,日子还得照常过。[详细]

娱乐圈中的“监察部门”

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狗仔队的无孔不入,在狗仔队的关注之下,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都很难瞒天过海,称之为娱乐圈中的“监察部门”也不为过。

做文章者:曾曝光王菲恋情 让窦唯怒烧车

“文章劈腿姚笛”被拍的消息,上周五就席卷网络。30日傍晚,将于周一上市的《南都娱乐周刊》提前曝光“文章劈腿姚笛”的全程跟拍报道。不仅有图有真相,还有视频一路跟拍姚笛在深圳密会文章、两人公开街头亲昵的画面。这组照片来自 “让明星坐立不安”的内地第一狗仔团队——风行工作室。

从王菲与李亚鹏恋爱的惊天秘闻,到章子怡撒贝宁相恋再到柴静已婚、文章出轨……他们,甚至让摇滚老愤青窦唯冲冠一怒火烧私家车。陈道明、顾长卫、冯小刚等众多明星、导演先后都曾“倒”在娱乐圈知名的狗仔卓伟带领的风行工作室枪口之下。[详细]

偷拍文章:闻风而动,跟拍半年坐实劈腿

据卓伟透露,自从去年六七月份,他们听说了文章、姚笛相恋的消息,就开始不间断地跟拍两人。去年8月,卓伟团队在上海跟拍马伊琍养二胎,进而发现姚笛搬到了文章北京住所对面的酒店式公寓。为了进一步确证猜测,卓伟团队特地选择了今年3月17日姚笛生日的契机进一步跟拍,结果发现文章在3月15日飞抵深圳,跟在当地拍戏的姚笛碰头,一同前往香港。姚笛不仅挽着文章的胳膊,还当街做出与文章贴面的亲密动作。至此,文章劈腿终于被坐实。[详细]

狗仔盯什么人、怎么盯,有讲究

将文章劈腿一事坐实的团队有一句名言:死死盯住,必有好处;盯住不放,必有进账。狗仔盯什么人、怎么盯,都是有讲究的。首先,这个明星要有一定关注度,这样拍出来的新闻才有轰动效果。其次,要时时刻刻留意他们的新闻动态,一些常规报道都是他们的参考信息。甚至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也得当回事去分析。卓伟表示,前段时间听说汪峰和章子怡好上了,他们盯了20多天才拍到。“现在有了微博,能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查查微博,大概能知道他们在哪里。”

跟踪、偷拍,除了狗仔和警察还有谁?

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说过:“一个人真正的面目,首先是他隐藏起来的那一部分。”狗仔队恰如其分地解读了这句话。那么狗仔们“偷窥”的底线又在哪里呢?

也要抵得住金钱的诱惑

是的,做狗仔也要抵得住金钱的诱惑,当很多一线大明星求着你删除照片的时候,让狗仔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权利感。卓伟透露,3月20日,工作团队继续拍到文章、姚笛一前一后回到北京。可能是察觉到了被偷拍,文章遂找中间人联系,希望阻止照片曝光,可惜没有成功。

也有一些娱乐公司和明星想和狗仔联合炒作,希望通过“偷拍”到的绯闻照片制造舆论,通过狗仔记者制造一些无中生有的新闻,这就要看当事人的底线和原则。卓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做新闻的底线是法律和真实性。[详细]

跟踪、偷拍之事的底线

卓伟和员工说:“你可以跟踪人,你可以偷拍人,你还可以调查人。这种工作除了狗仔队和警察还有谁?还有哪个行业能够允许你这样?”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不干违法的事。狗仔队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同时,也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因为狗仔的一条消息,一张图片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稀联想起戴妃在巴黎高速路上被6名驾车狗仔疯狂追逐,最终导致香消玉殒的惨案,可见,偷拍之事,可大可小。

英国家喻户晓的八卦小报《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可以说是给全世界的狗仔们都上了一课,英国王室、社会名流、政坛要员、影视演员、体育明星、谋杀案受害者家属等都是新闻报的窃听对象,窃听在为他们博得独家新闻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新闻主管被捕,百年小报停刊。 [详细]

从八卦到政治:狗仔是把双刃剑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闻手段,狗仔化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媒体人黄爱东西看来,好的记者都具备狗仔精神,“狗仔是一种挖掘将新闻要素的必备手段。”因为即便是八卦到极至的《壹周刊》也会在绯闻隐私之外挖出很多企业、政府的丑闻来。狗仔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要用来做什么。

近年来,一些腐败问题能得以曝光,一些贪官污吏能受到处理,得益于爆料当事人敢于充当“狗仔队”角色。比如,上海高院法官集体招嫖案的曝光,就是爆料人经过长达一年跟踪拍摄的结果,他最后成功掌握了有关人员违纪的直接证据,用确凿的证据“扳倒”了那几名法官。[详细]

狗仔队叱咤风云 人人都是同谋

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驱动之下,狗仔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无不用其极,公共人物的权利在弱化中同时他的权利界限也被模糊化了。

文章出轨如何演变成全民八卦狂欢

“小报文化之所以盛行,重要的一点是让生活苦闷的大众既得到出气孔,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庞大权利——任何光鲜亮丽的名人都和我们没有两样,表面上如挖鼻孔、出洋相,更深层的则是有着各种情欲弱点,轻则劈腿、重则婚外情,总之不可告人。”香港戏剧导演林奕华说。

公众有权知道公共人物的隐私,即他在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那一部分。而公共人物之所以公共,往往是因为他某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往往被夸大神化,但是公众更想了解被隐藏起来的那部分。在这种近乎本能的信息要求之下,食物链成型:消费者需求(读者或观众好奇与猎奇心理),生产者供给(所谓狗仔队)与产品对象(名人)——三方形成一种特殊而持续性的关系。[详细]

名人的私德到底需不需要被监视

2002年,全国人大提交的《民法典》草案中,曾经有一条“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为目的,公开披露公众人物的隐私,不构成新闻侵权。”但出于保护官员的目的,这一条被删除了。但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官员之外的公共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法院一般都会采取反向倾斜保护规则——即对公共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进行弱化保护。[详细]

狗仔的新闻理想:确保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

卓伟说:“我们总说知情权,这知情权也包括我们对一个公众人物的知情权。我们不能只看到他好的一面,也应该看到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可能另一面更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品德、品质。” 卓伟的想法,也代表着一些狗仔们的新闻理想,在那些我们能看到的光环背后,有很多看不到的丑恶、肮脏的交易。揭露出这些是确保了公众的知情权,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极度崇尚新闻自由的年代,在民意被危险放大的时候,有些事情只能从每个人的自我操守做起,无论是名人,媒体还是公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