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总策划355期

  • https://i0.itc.cn/20150804/3494_07bcc593_cdfb_ffce_0dc5_667fe8295347_1.jpg

    等待顾客的加都商人

尼泊尔震后百天:等待中国游客归来

导读“你好。”“是中国人吗?”“没有中国人,这里太无聊了。”

  街道招牌上到处是中文,当地商人都会几句中文,加德满都遍布唐人街……近年来,中国赴尼泊尔旅游热改变了尼泊尔旅游业的面貌,也为更多中国商人创造了生存机会。

  而一场大地震把所有中国游客都“吓”跑了。震后三个月,尼泊尔渐渐走出阴霾,重整旗鼓,万事具备,只欠游客。

  2013年电影《等风来》曾刮起一阵尼泊尔旅游风。如今,现在整个尼泊尔都在等中国游客来。



1.华商重返

“这个暑假,看来是不会有人来了。”

在尼泊尔最著名游客区泰米尔中餐馆中华宾馆,80后老板陈桃红已经闲了近三个月。去年10月,他和发小皇小兵在泰米尔的旅馆加餐馆刚刚开张,这是他们第一次合伙做生意。4月25日的8.1级大地震对他们造成重创,“每个月房租加人工3.5万人民币,房租欠了三个月,房东催了几次了。”

“根本不愁客人。”陈桃红回忆,去年刚开张时他们很乐观,四层旅馆共20多间客房,几乎都能住满,少时也有一半以上。他们更需要下工夫的是宣传位于二楼的中餐厅——因为语言问题,不少华人游客选择入住华人开的旅馆,而餐饮则有更多选择。

大地震发生后,桃红和小兵并没有像大部分华人商贩那样选择回国。“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年轻人胆子大,生性乐观,他们在楼下门口竖着牌子,免费提供餐饮,当时加都几乎所有餐饮店全部关门,大量华人游客滞留,到处找地方吃饭,曾在这里获得帮助。

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内还属于余震高发期,游客疏散后,大量中国救援人员和媒体进入加都救灾,中华宾馆这样依然开门的中餐馆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和“基地”。

位于加塔(Jyatha)路上的中餐厅嘉麟阁老板王云鹏因为地震没了厨子。

大地震发生后,嘉麟阁加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供餐项目,为营地的中国人和尼泊尔人提供免费食物,厨师也留了下来。但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30来岁的中国厨子正在厨房掌勺,终于心理崩溃,要求回国。几个月前,他才办了护照来尼泊尔工作。

但老王很快就得到了“临时厨子”,因为江苏饭店的房子在地震中出了问题,暂时歇业,老王接收了江苏饭店的厨子和服务员,自己过渡,也让他们能继续工作。“尼泊尔工作人员家里都受到了影响,有的房子受损,有的家人受伤,地震刚发生时他们都回去了,但现在他们更需要工作。”老王也是去年10月才接管嘉麟阁,之前他曾在拉萨、樟木开餐馆,一步步转移到尼泊尔来。

嘉鳞阁所在的加塔路上有好几家较大的中国餐馆、旅馆,隔三差五,就有醒目的中国招牌,这条街一度成为中国游客住宿、用餐最集中的地区,因而被当地华人称为“唐人街”。

“哎呀,地震前人多的时候,你从这往下看,十个外国游客里,就有八九个是中国人。”老王的餐厅在二楼,凭窗眺望,现在路上游人罕见,偶尔有几个“老外”,也不见中国人身影。

据在尼泊尔生活10年、开旅行社的“老加都人”金先生介绍,加德满都有二十多家中国人开的餐馆、旅馆,还有数千人从事金刚菩提、珠宝代购等小生意,大地震后大部分歇业回国,不过最近又慢慢回来了。除了部分店家的房屋出现裂缝等小损伤、需要修补,大部分没有问题。

目前,加德满都的店铺大部分开张,店铺收拾地整整齐齐,店主翘首以待,“头伸得像长颈鹿一样。”的士、旅游人力车也停满各个路口,招徕稀有的游客。

“所有人都在等中国游客来。”每一个受访中国老板都急于传达这样的信息。

2.加都唐人街

“现在就等十一国庆节了。”几位中国老板都表示,虽然现在比较难熬,但对中国游客的回归还是有信心的。

老金的旅行社终于接了三个月以来的第一个旅行团预订——来自上海的一个旅行团将于9月到访尼泊尔。

不仅在被称为“唐人街”的加塔,整个泰米尔区都充满“中文元素”,除了满街英文,少数日语、韩文,最醒目的就是中文招牌。

尼泊尔商人都开始说中文。“你好”,“中国人?”“羊绒围巾”,“芒果香蕉”,“打车吗?”很久没有顾客的克什米尔小伙站在门口努力放电,用拐歪的中文说:“白富美,进来看看吧。”大概是得到了中国朋友的指点,一个当地人的橱窗上贴着醒目的中文字条:“专注围巾30年,卖出的围巾可绕尼泊尔三圈。”

老金印象里,大概是从2009年以后,加德满都的街头突然涌入了大量中国人。此前,尼泊尔政府曾在中国大做广告,宣传喜马拉雅南麓的湖光山色、登山资源和宗教文化。此后,每年到访尼泊尔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

据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赴尼泊尔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

2014年中尼建交59周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在出席庆祝仪式上乐观估计,未来几年,中国访尼游客每年将达到25万人次。

在中国游客大量涌入前,尼泊尔早在几十年前就成为西方人朝圣、登山的旅游胜地,不过西方游客以户外运动为主,因而他们的旅游具有季节性。每年6月到9月是尼泊尔的雨季,雨季结束后,户外爱好者会涌入尼泊尔,而他们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户外用品方面。

“中国人让尼泊尔旅游没有了淡季旺季之分。”老金介绍,中国游客分为两类,一类是徒步、登山等背包客,另一部分是休闲游。老金的旅行团做的就是“高端游客”,“摄影团”、文化遗产游等。

而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则让尼泊尔人惊喜不已——物美价廉的羊绒围巾、手工地毯、特色饰品等生活用品成为中国人的购物主力。实际上,不少中国游客在选择去博卡拉、奇特旺观光、游玩后都会预留一两天到加都购物。一个尼泊尔餐厅服务员的月工资只有七八千卢比(四五百人民币),但在中国客人那里可能只是一两条围巾。

随着大量华人游客的涌入,伺机而动的中国商人也看到了商机。泰米尔区几位中国餐饮旅店老板介绍,中国餐饮店在十年前就开始出现,但因为没有市场,除少数几家,大多数都没有做出来,最近两年才出现繁荣景象,连新开的餐厅、旅馆也一度生意兴隆,不愁生计。

不过,一场大地震把所有中国游客全“吓”跑了。

尽管尼泊尔政府反复宣传尼泊尔已经没有危险,大部分文化遗产还在,博卡拉、奇特旺没有受到地震影响、独特的自然风景不会改变,中国游客还是迟迟不来。

“要帮助尼泊尔就请中国人回来旅游吧。”尼泊尔商会主席拉杰什?卡齐?施雷斯塔(Rajesh Kazi Shrestha)在接受搜狐新闻采访时一再强调:“告诉他们,尼泊尔没有问题了。”

3.新机遇

“以前你问中国人尼泊尔在那里,他们可能只知道在喜马拉雅山另一面,是一个小国家,但现在通过媒体的介绍,更多人知道尼泊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了。”

拉杰什说,地震本身是悲伤的事情,但也给了尼泊尔被更多人了解的机会。

近几个月,拉杰什在中国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跑了很多个城市,寻找商业合作,希望引进汽车、飞机零件等工业用品,他本人用的手机也是在中国买的。

目前在尼华商最关心的问题是,地震恐慌何时从中国消失?链接中国和尼泊尔的唯一陆路樟木口岸何时开通?通过樟木口岸进入尼泊尔只用耗费几百块钱,远比航空便宜,是很多华商和游客的选择。

“陆路口岸再不开,饭店用的调料都断货了。”嘉麟阁老王感叹,“现在只能等着。”

尼泊尔商务和旅游部门均介绍,因为雨季尚未结束,樟木至加都的路上还有滑坡泥石流危险,加上地震后,樟木镇一度变为“孤岛”,人员被整体搬迁至日喀则,口岸重新开放还需要时间。新口岸吉隆口岸的开放也没有时间表。

除了等待,中国商人也在寻求新的转机,也变得更为团结。“这次地震,中国人对尼泊尔援助力度很大,救援队、社会组织,让中国人在尼泊尔得影响更大了,这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做生意。”

江苏饭店是少数房子出问题的中国老板之一,老板姚良林仍然呆在加都,打算重整旗鼓,“既然来这做生意了,总要坚持下去,就算今年没有希望了,明年也会好起来。”

也有人在地震救灾中发现了新的机遇。

1982年出生的吴昊原本是武汉一家技术公司的管理者,两年前来到尼泊尔“换个活法”。在寺庙里义务教孩子中文时被“发现”,受尼泊尔企业邀请对员工进行中文培训。他逐渐萌生了教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想法。

地震发生后,吴昊留在当地志愿者,组织尼泊尔学生一起救灾,收集到很多“需求”,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项目和发放物资提供帮助。目前他正计划创办一个志愿者之家,作为凝聚尼泊尔年轻人和开展自己事业的载体。“来我这里上课的有开旅馆的、当导游的,更多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尼泊尔年轻人。”

中国游客的增多让更多尼泊尔年轻人希望了解中国。地震前在巴德岗开办客栈的当地人洛桑也开始跟吴昊学中文,因为他发现自己客栈里的中国游客占75%。

在吴昊介绍下,洛桑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尼泊尔的专职志愿者之一,在这里他交到了更多中国朋友,也为重启事业寻找机遇。

整个加都在盼着中国游客。

而在距离加都200公里外的博卡拉,尽管没有受到地震破坏,但因为游客断流,也门庭冷落。当地有15家左右中国人经营的餐馆和旅馆,地震后基本歇业,老板回国。目前也陆续返回博卡拉,等待转机。

“这里机会比中国多,天气好、悠闲,我就在这呆着了。”中华宾馆桃红笑说,等生意转机,再从国内找个媳妇过来安家。

摄影:张小核

往期回顾更多>>
经典报道
2015.6老船员忆“东方之星”号:眼看着它驶向夕阳

某种程度上,东方之星和它赖以存在的土壤,都像一座“孤岛”。详细>>

2015.5首披邓小平访美险遇刺细节:旋风九日打开世界

74岁的邓小平首次踏上美国,用九天时间在美国刮起“邓旋风”。详细>>

2015.4冲出尼泊尔:中国驴友一路逃亡归国路

前有地震后有雪崩,火线穿越“死亡峡谷”,合力解救山区村民……尼泊尔8.1级大地震后,中国驴友张辉、魏明一路惊魂。详细>>

2015.3逃离古雷岛:爆炸后36小时与之前的2162天

2015年4月6日晚6点46分左右,福建漳州古雷PX工厂发生爆炸,这已经是两年内该项目发生的第二起爆炸事故。详细>>

2015.2“山寨赵本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张二楞”最近心里挺烦。不久前,这位靠模仿赵本山起家的草根演员,在深圳各地打出“力挺本山”的横幅,声援自己“身陷低谷”的偶像。详细>>

2015.1监狱猎艳受害者自述:铁窗内的危险情人

2015年1月,媒体披露,讷河监狱犯人王东在狱中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诈骗7名女网友,与其中部分人发生性关系,并用裸照威胁多名女性。详细>>

2014.12被“泼粪”的中国性学家们

2014年11月30日,国际艾滋病日前一天,一位中年女性出现在西安街头。她将性学家们的照片摆在一起,开始了“批斗”式的审判详细>>

2014.11呼案亲历者闫峰:如果能重来

我叫闫峰,呼和浩特人,今年37岁。18年前,因为一起奸杀案,我和工友呼格吉勒图一同被警方问话,之后不久,呼格吉勒图被枪毙了。详细>>

2014.10副省级访民:官场异类杨维骏

在10月14日云南晋宁县富有村流血冲突发生前,杨维骏便已经长期关注当地土地问题。详细>>

2014.9广州“食人涵洞”事件调查

刘北海一家七口死了——溺死在一座积水的涵洞下。直到8天后的8月27日,他们仍躺在殡仪馆冰冷的冷柜之中。详细>>

2014.8周永康石油往事:首任秘书忆当年

盘锦到北京,乘高铁如今只需3个半小时。而仕途上的周永康,用了18年。详细>>

2014.7落马书记万庆良的人生抉择

6月27日,中纪委官网挂出一则仅32个字的重磅消息,引发广东官场一场强震。详细>>

2014.6起底张立冬:入魔往事

忽然转弯的人生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场隐秘战争。这场战争悄然发生在中国乡村僻壤。战争关乎邪教,也关乎愚昧。详细>>

2014.5倪萍归来:我没变 时代变了

倪萍坐在央视新大楼的化妆间里,国家电视台的端庄依然挂在脸上。只是如今她55岁了,更像个和蔼的邻家阿姨。详细>>

2014.4兰州水污染调查:贾家堡“毒史”

贾家堡“毒史”只是一个缩影。建国以来粗放式发展遗留的积弊,正寻找下一个爆发的契机。详细>>

2014.3MH370机长:消失的神秘极客

在这趟充满问号的迷航之中,机长扎哈里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详细>>

2014.2东莞技师:为何要打这份工

她们大多出身农村或三四线城市,去南方打工,是父辈们趟出来的唯一出路。 详细>>

2014.1熊猫烧香作者的病毒人生

没有浪子回头的温情,没有国家招安的戏码,李俊的人生仿佛也被病毒侵蚀。 详细>>

2013.12“伪卖国贼”浩二的生存逻辑

在民族主义夹缝中,他探寻着日本演员的中国生存逻辑。他的命运随着中日的民间情绪起伏。详细>>

2013.11三中全会亲历者揭秘

随着“改革决定”的最终出炉,这些代表亲历们也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详细>>

2013.10深圳“厂妹”再调查:走失的荷尔蒙

在一个汇聚了几十万年轻人的大工厂,性成为一个敏感又禁忌的话题。详细>>

2013.9起底秦火火:谣王是怎样炼成的

他们在虚拟江湖中嚣张行走,无人制约。关注度带来了财富,也将他们引入深渊。详细>>

2013.8上海买春案爆料人:法官的地下世界

一位因觉官司蒙冤,反复申诉无果的上海人,完成了一场“非典型式复仇”。详细>>

2013.7对话纪英男:高官包养是一种病毒

她描述了一个隐秘的世界。那里穷尽豪奢、纸醉金迷,高官用巨款给爱情镀上闪耀的金光。 详细>>

2013.6中国性玩具大亨:你所不知的催情内幕

那层神秘面纱背后:催情药都是假货,避孕套有几十倍利润,全球性玩具70%产自中国。 详细>>

2013.5长沙坠井女孩:60天生死旅途

暴雨从苍穹倾泻而下,冷雨夜中,一次意外的失足,女孩跌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详细>>

2013.4独家调查:H7N9感染者的最后12天

他在痛苦中飞速冲向死亡,最终加入到冰冷的数据统计之中。详细>>

2013.2生死金岭镇:污染阴影下的死亡村落

小镇井眼封闭,蚊虫绝迹,部分人相继患上胃癌、肺癌、食道癌,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村落。详细>>

2013.1孤儿葬身火海背后:兰考妈妈的是与非

袁厉害躺在病床之上,心力交瘁,她试图向来访的记者辩解,但又很快陷入昏迷。详细>>

精品栏目推荐更多>>
  • 出 品: 搜狐新闻中心
  • 栏目主编: 王 辰
  • 时 间: 20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