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国丨高铁为什么会成为国家名片

文丨高铁见闻

如果要问最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工业科技水平的产品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想到高铁,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称为中国一张亮丽名片的中国骄傲。作为一位高铁从业者,有时候见闻君也会扪心自问,中国高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声?中国高铁真的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很难,需要找到外界的坐标系,走出来突然发现中国高铁竟然比见闻君想得还要好。国资委副主任刘强在一次会议上说:“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们的高铁已经先进到这种程度,但是它又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的面前,不容我怀疑,不容我否认。几年前,我们去邯郸开会,来回要两天时间,而且还折腾得非常累。现在早上去,下午办完事,晚上又回来,又快捷又舒适。有句话在其他企业说就是套话,但是在中国中车说却是实实在在,这句话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你们的经营发展。”

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中国高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会成为中国的名片呢?是技术水平最高吗?毫无疑问高铁是高科技产品,但是航天、航空技术含量也不低呀!与它们比高铁特点在于它的民用性,它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能够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利益,上到国家元首下到城市打工者都能真真切切的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

高铁在今日之中国鹤立鸡群仅仅是因为它能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吗?其实也不尽然,这一点很多行业也都做到了。尽管汽车行业如此不济,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给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一点也不少,还有互联网商业,如阿里巴巴,如腾讯,他们带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便利也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但能够成为中国名片的为什么偏偏就是中国高铁呢?我想这主要是该行业在全球同行业中的地位有关吧!提起汽车,有德国的,有日本的,有美国的,他们的产品与品牌都比我们的要硬;提起互联网,也有苹果,有谷歌,有亚马逊,有脸书,也比中国同行业企业要硬。但是提起高铁,毫无疑问中国才是标杆,运营里程最长,年发送旅客最多,技术标准最高,舒适度最好,全球综合竞争力最强。中国高铁已经站在了全球高铁市场的最前沿,并试着引领全球高铁市场的发展。一个行业能否成为中国的名片,不在于它在国内有多厉害,而在于它在全球同行业中拥有一种什么样地位。

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之中国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如此地突兀,以致在几年前甚至现在,仍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成功,认为它不过是剽窃了国外的技术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其实中国高铁的成功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一个扎扎实实地发展历程。见闻君认为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为止,见闻君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除了将广深铁路改造成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外,并没有动工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所以见闻君将这个阶段称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

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见闻君称之为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

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见闻君将之称为中国高铁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以及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第四个阶段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夏天截止,见闻君称之为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夏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见闻君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回顾中国高铁发展的这个漫长里程,我们就会知道没有2004年那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功,但是如果没有技术引进前的技术积累中国高铁同样也不会成功。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全球化的现代性与计划经济的保守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成功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谈必然因素就要说我们集中力量办事的体制优势,是铁道部战略买家策略的完美实施保证了中国高铁技术引进的成功,它抛弃门户之见,将已经与它脱钩的中国中车旗下企业以及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等团结在周围,以战略买家的面貌成功完成了技术引进谈判,保障了中方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个必然因素则不得不提全球化发展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先进国家的机会。铁路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全球化色彩的工业品,它诞生在世界概念形成不久的时代,并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到来。而经济全球化让我们抛弃了闭门造车的思路,让先进技术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加速流动,而中国高铁正是利用了国外高铁技术的转移才最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三个必然因素则是先前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技术可以引进但是能力引进不来,青铜时代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培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个时代的秦沈客专以及20多种动车组研发那也不是白给的。

既然有这么多必然因素,那中国高铁的崛起就是必然的吗?其实见闻君并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见闻君认为中国高铁的成功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这既包括特殊人物在特殊时期发挥的特殊作用,也包括像美国金融危机这种黑天鹅事件。当年美国金融海啸后,中国政府紧急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面对这个投资计划此前有充足项目储备的行业都获得了大发展的机会,高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至于关键人物在特殊时期发挥的特殊作用,那就是一篇更大的文章了,见闻君在《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有详细记述,感兴趣者可以参考。

(责任编辑:柯锦雄)

高铁见闻

铁路媒体工作者、高铁科普作家

李亚民北京国家税务局党委书记
梁建章 黄文政人口学者
李晓林全国政协委员 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
何亚福人口与未来网主编
李永忠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
史明德中国驻德大使
李辉中国驻俄大使
李树亭北京市天钰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聂树斌案律师
李春元河北廊坊环保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