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7月15日讯 1954年“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激发了南洋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掀起了青岛啤酒在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高潮。一时间,“水质好,饮青岛”的口号广为流传,青岛啤酒出口量成倍增长,供不应求。 那时青啤产销分工明确,厂方只管生产与内销,由外贸公司统管对外出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在省食品出口公司分管海外市场的宣传工作,青岛啤酒是公司经营的上百种商品中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三十年来,我和青啤朝夕相处,与厂方密切配合亲如一家的往事历历在目。 一、选好广告语 商品宣传广告语十分重要,既要简明易懂,又要朗朗上口,更要避免夸张,实事求是。所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水质好,饮青岛”到六十年代“饮青岛,心情好”,既抓住重点起到启蒙作用,又逐渐成为大众的口头语,使广大消费者潜移默化,理解认同。六十年代后则进一步说明青啤水质好的原因,用“崂山泉水酿制”,一语道破天机。东南亚一带华人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水平很高,为迎合他们的兴趣,我也曾作七绝藏头诗一首,登在我国香港某媒体的画册上,后来也曾在《青岛日报》上刊出。诗曰:“青翠纷披景物芳,岛环万顷海天长。啤花泉水成佳酿,酒自清清味自香。” 二、保护 T SINGTAO BEER商品名称权益 为了保住 T SINGTAO BEER这一品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国加入联合国以后,1973年即将汉语拼音在“教科文”组织注册,规定所有人名、地名都使用汉语拼音。此后不久,在国内便形成使用汉语拼音热潮。内销的青岛啤酒也改成了 Q INGDAO BEER的拼贴, 外销仍沿用 T SINGTAO BEER用法以利销售。但不久,就先后遭到外地一些人的非议,尤其来自杭州的一封信措词特别严厉,称这是崇洋媚外的卖国主义。 汉语拼音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参照英文“韦氏音标”制定的,青岛建港之初,江浙来青者不乏其人,江南人一般将“青”字读成“琴”字,所以时至今日青岛仍有“琴岛”的雅名。 T SINGTAO一字即是由“琴岛”以韦氏音标拼写而成的。为了保住 T SINGTAO BEER这一名称,我甘冒崇洋媚外的威胁,决定据理力争,迅速把上述情况详细呈文上报中直机关北京中粮总公司,再通过中粮公司上报外贸部,外贸部又转报国务院。最后,才得到批复:为了不影响名牌商品外销,可以暂时沿用 T SINGTAO BEER名称。从此,这一芳名一帆风顺沿用至今。三、两点个人感受 我的第一点感受也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事实。当你身在外地偶逢外宾交谈时,对方往往对青岛并不熟知,但一提起青岛啤酒,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岛啤酒当之无愧是青岛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另一体会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推销商品,不做广告不行,但只靠做广告也不行。归根结底还要靠商品本身的质量。青岛啤酒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不论销到何地都能够打得响,站得住,关键在其品质过硬。值此青啤百年大庆之际,谨以个人点滴体会奉献。 陈大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