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长期遭人抢劫不报案 青少年防范意识堪忧
2002年6月9日18:33 京报网-北京晚报
|
石景山某中学的几名初中女生从去年起连续多次被一男子抢劫钱财,但这几名十三四岁的女学生一直没有向家长、学校或者警方反映情况。今年3月这名男子的罪行终于败露,得以落入法网。日前,石景山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几名女学生为什么没有及时向学校或警方反映这名男子的抢劫罪行呢?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调查,终于了解到发生在这起抢劫案背后的一些故事。
女学生频频被劫
去年10月的一天,14岁的女中学生小婷被一个染着黄发、皮肤黝黑的男青年在学校门口拦住。这人名叫申强,已30岁,是当地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曾经因盗窃及寻衅滋事被石景山公安分局拘留、劳教过,现在无业在家。就在一周前,申强突然在小婷所住的楼下拦住她:“你在一个星期之内给我准备300元钱。”见申强又来找,小婷说:“我没准备好。”申强便威胁道:“你要不给我钱,我就找人把你卖到东北去,你就别想上学了。”小婷很害怕,就找同学借了40元给了他。
此后,申强多次在小婷家附近的地方等着她,小婷每次回家都绕道走,后来申强干脆坐在小婷家楼门口对面的小卖部前,只要碰到小婷就劫住她。
申强前后从小婷那儿劫走了差不多300元钱。小婷的同学、14岁的小云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
申强自以为找到了轻易赚钱的财路,却没想到他的长期胁迫抢劫行为最终在家长的仔细盘问下败露了。长时间以来,小婷的家长发现孩子的钱经常不知去向。一天家长向小婷询问,后来在打骂下,孩子终于哭着说出了长期遭到申强抢劫的事。经过找寻,今年3月中旬,小婷家长在一家网吧里发现了申强,就将其从网吧中揪出,并向派出所报警,申强因此被抓获归案。
孩子为何要撒谎
据记者了解,这类案件的受害学生往往不敢把钱被抢的事情告诉家长,而孩子没有钱,便在大人面前撒谎。那么,为什么受害的孩子不敢告诉家长实情呢?晚上,记者拨通了受害人小婷家的电话,小婷的声音听上去还十分稚嫩。她告诉记者,申强曾多次威胁她,说不给钱就找人打她,还说要把她卖到东北去。小婷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就是因为害怕申强报复,也害怕家长责怪她把钱给了申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将此事告诉家长和老师。记者听得出来,小婷叙述时仍然胆战心惊。
记者还了解到,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多半是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子女。这类家庭的子女因为生活变故,性格趋于孤僻胆小,往往把遭坏人欺负的事情隐瞒。
小婷所在学校———石景山区某中学李校长说,像这样的抢劫案几乎每半年就发生一起,但事情发生后因为学生不知道该去找谁,往往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处理。李校长告诉记者,多数孩子遇到这种情况都欺骗家长,称学校要收钱。家长往往因为对学校多次收钱产生疑问而到学校问个究竟,这时才使蒙在鼓里的大人们明白了原委。这就使得学校和家长在事发后很久才知道真相,更使这类问题很难及时被发现和解决。法制教育存空白
很多受害的孩子都不敢把事情经过告诉学校和家长,这仅仅是出于害怕吗?
记者又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编辑刘老师。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刘老师认为,目前家庭和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老师和家长过分注重消极防范方面的问题,而缺乏一些教育孩子采取主动保护自己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在遇到坏人时如何应对的教育。她还指出因为孩子幼稚,犯罪者得逞后产生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促使他们接着实行犯罪行为。
对此,记者询问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过法制及安全方面的教育。李校长表示,学校经常向学生重申注意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且在政治课中安排有一些法律知识的教学。他还介绍说,距离学校100米外就有一个“110”报警点。可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小学和初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被采访的14岁以下未成年人多半缺乏对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认识,很多孩子对被抢劫也并不十分在乎,在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眼里几十元钱不算什么,他们并不认为一些人在学校门口劫钱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被抢钱后也想不到要去报案或者向学校反映。
不仅是一些未成年人对此缺乏法律意识,就连成年人往往也忽视这类犯罪行为的严重性。据申强交代,他一般都是在学校门口等着,学生一放学,他就把学生叫到楼群里要钱。他认为这至多是寻衅滋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触犯了刑律。在宣判后,申强就曾问法官:我怎么会被判了抢劫罪?
石景山法院刑庭庭长孙丽芳告诉记者,很多在学校附近抢劫的成年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觉得至多是个行政处罚,其实,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据介绍,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连续3次以上的抢劫量刑的起刑点就是10年有期徒刑,而实际得到的财产数额即使很小也不影响量刑。那些公然以恐吓的方式抢夺孩子财物的行为就是抢劫。害怕遭到报复、法律意识差、不理解父母的辛苦,这些原因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抢劫目标。
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致志学习,健康茁壮成长,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心愿。有关人士呼吁,应注重加强对中小学生法制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从而防止自己的权利轻易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本报记者王蔷实习生张策/文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