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与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合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课题已经开题。该课题负责人之一——剑桥大学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大卫·沃尔(David Wall教授一行于今年1月在北京和东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查。3月20日,课题组成员在北京就有关议题展开讨论。课题的辅助研究在上海和剑桥进行,具体分析工作将于今年冬季在剑桥大学完成。 中国民企需警惕 “青春期诱惑” 《中国经济导报》消息,有专家认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应该要解决好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及企业发展中面对的一系列诱惑。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伟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产权界定不清晰问题。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多是由血缘、亲缘、地缘组成,家企不分,家族宗法性往往高于企业成员的努力,从而必然导致企业产权的不清晰。其次,许多私营企业当年为了避税、方便信贷、规避政治风险等目的,在创业初期主动申请领集体“红帽子”。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步入“成长青春期”,能否跨越青春期,长大成人,关键要看能否经受得住青春期的种种“诱惑”。 第一个诱惑就是过度的“增长欲”。相当一批的民营企业家因为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把握住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一夜暴富的惊人奇迹,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这些成功的客观经历,使他们相信自己还能继续成功,自信心膨胀,主观上有一种寻求高增长的强烈冲动。在企业还很小的时候,追求高增长,实现短期销售利润最大化,这种短期行为蕴含着巨大风险。如果过于追求高增长率,就会把企业始终置于高风险状态下,常常一着失手,满盘皆输。 第二个诱惑是盲目的多元化。民营企业总是叫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很多企业摊子很大,从电子产品到房地产,从生物保健到纳米技术,他们都有,但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业,这样的多元化本身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三个诱惑是与多元化相伴而来的产业空心化后果。民营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到了最后他们可能会发现,做什么赔什么,经营行为到了最后越来越具有投机性和泡沫化。很多企业已经不是多元,而是无业了,距离实业也越来越远。 第四个诱惑是行为政治化。民营企业经常搞大量的非经济活动,请官员、媒体、专家来捧场作秀,欺骗市场或欺骗银行,并不好好做实业。 结构性经济过热 初步得到遏制 《证券时报》发表国海证券阳先伟的文章指出,2月份部分关键经济指标显示,结构性经济过热初步得到遏制。 3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先后发布了2月份的部分关键经济指标。数据显示:物价及贷款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呈现回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 第一,从物价方面看,2月份我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7%,同比上升7%;投资品价格环比上升1.1%,同比上升7.6%;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上升5.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0.2%。 2月份物价水平环比增速回落,投资品价格上涨幅度继续高于消费品,且CPI回落幅度大于批发价格水平(企业商品价格),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最终消费的制约下,由上游原材料涨价推动的物价上涨基础仍不牢固。 第二,从金融总量方面看,2月末M2余额为2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消除季节因素后,M2环比折年增长率15.6%,低于全年17%的控制目标;1-2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累计增加509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4625亿元,同比多增加246亿元,但折年增长也仍在2.6万亿元的控制目标内。 M2及贷款规模的增速回落有利于减轻通胀压力,也表明央行的紧缩政策已逐渐发生作用。由于主要金融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之内,预计短期内央行将继续观察宏观经济走势,而不大可能寻求更加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但从新增贷款的投向来看,目前中长期贷款增长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第三,从社会消费及投资指标来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考虑到“两节”期间消费高峰的因素,增幅较为温和;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287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高。 整体来看,主要以投资拉动的结构性经济过热已有初步得到遏制的迹象,但其长期趋势仍须进一步观察。不过至少在短期内,对通胀恶化或升息等猛烈政策的预期都会有所减弱。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