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尽管《通告》实施后,广州闹市的行乞者锐减,但街头仍有一部分乞讨者,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希望社会给他们以关爱 |
图:睡在麻袋里的乞讨者 |
图:有残疾的乞讨者 |
图:乞讨的一家三口 |
“禁讨”一周,闹市行乞者锐减
365人接受救助,少数强行乞讨者被治安拘留,市容明显改善
至昨日为止,广州《关于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实施已经一周。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下,禁讨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职业乞丐难见踪影
本报记者在本周内多次巡城调查,发现在通告实施后街面上的乞讨人员日渐减少。昨日记者再赴禁讨8区的多个热点地区,调查显示窗口地区、繁华路段和寺庙、旅游景点的乞丐大幅减少,特别是职业乞丐难见踪影。市民们对此拍手叫好,而相关职能部门则担心五六月份出现乞丐回潮。
一周以来本报对禁讨问题高度关注,多次派遣记者巡城调查。昨日记者再次前往广州市多个行乞的热点地区,除本报4月2日重点版报道过的区庄立交桥、北京路、光孝寺、六榕寺、上下九路、市二人民医院、黄沙人行隧道、机场路外,还沿途巡城调查了十多处商业繁华地段或人流密集的路段,全天调查共发现仍在这些地方乞讨的人员不足20名,主要是身体病弱的老人、残疾人及部分卖艺乞讨者,而青壮健康的乞丐、未成年乞丐和无主精神病人大都不见踪影。
24名行乞儿童被送往救助站
而广州各相关职能部门昨日对《通告》实施一周的成果统计也显示,禁讨一周初见成效,市容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据广州市民政部门有关人士透露,据统计,《通告》实行后的一周内,共有365人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另有24名儿童被人送往救助站。广州警方则表示《通告》实施后,警方采取了积极行动,认真排查辖区内治安复杂地区、部位和场所,投入大量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大规模清查整治。
各区公安分局和县级市公安局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主动协助民政、城管部门,加强了对社会面强行乞讨人员的管理。截至4月6日,广州警方共治安拘留44名强行乞讨、上马路乞讨、聚众斗殴等扰乱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的人员,改善了市容环境。
有关部门担心五六月回潮
据广州市城管部门介绍,截至昨日,市城管在广州8个区共劝说、指引430人次接受救助,由城管送往救助站的乞讨流浪人员2名。对于初步取得的战果,市城管支队许支队长不无担忧,称五六月份可能出现乞丐回潮,禁讨工作还须保持力度,继续努力。
为此,市城管支队昨日下午特别召开了由各区大队负责人参加的“《通告》实施情况”的工作会议,总结了成果、经验,讨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缺乏执法权等问题,并对未来的《通告》实施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
■ 记者巡城
老年、残疾乞丐仍在街头
他们不愿进救助站,害怕被送回原籍
记者昨日巡城调查时发现,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繁华路段,机场火车站等窗口地区,机场路、小北路等拍车门热点地段,陈家祠等旅游景点鲜见乞讨人员。而六榕寺、光孝寺等寺庙虽然乞丐大幅减少,特别是难见职业乞丐,但仍有乞丐出现。
记者昨日下午2时多在六榕寺外见到7名乞丐,该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禁讨后的乞丐数大约是以前的一半左右,一些年轻的、带小孩的乞丐都离开了,剩下的“都是真的很可怜的”。记者与多名仍在乞讨的人员深入交谈后发现,禁讨后仍在乞讨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
一为来自贫困地区、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这类乞讨人员主要来自河南、东北等地的经济贫困地区。乞讨理由多为维持生存、补贴家用,他们一般不愿接受救助,理由是家乡贫困,救助福利差,害怕进入救助站后被遣送回原籍。
个案一
时间:昨日上午10时
地点:区庄立交桥下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阿婆半跪半坐向路人持碗乞讨。据其自我介绍,她姓李,河南兰考人,家乡贫困。近日因老家遭灾来到广州,与她一同来广州的还有四五个年纪相近的老人。“家里好多人都遭灾,政府要帮很多人”“不能光救我一个人”,所以决定到外地乞讨,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为患心血管疾病,在家无钱医治的老伴讨点药费,而她的儿子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做点小生意,他连自己还顾不上”。老人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她说“我只要讨个几百块钱,买张票就回去”,对于禁讨一事,老人表示不知,“有人来赶,我就走开”,并表示不愿接受救助。
在六榕寺外乞讨的几名老人说法与李阿婆大致相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禁讨实施后大部分青壮年职业乞丐已离开广州,但除真正生活无着的老人外,仍有不少职业行乞的老年人陆续进入广州。
二是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这类人来自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乞讨理由多为维持生存,维持家庭的正常开销,部分人是人为制造残疾,被人操纵乞讨。不愿接受救助理由与第一类相同。
个案二
时间:昨日下午2时
地点:光孝寺外
一辆车刚停,申××就一手托着碗,口念“阿弥陀佛”迎上来。他的右手不自然地下垂着,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残疾的手。他掏出他的残疾证给记者看,证上显示其为安徽淮北人。据称,他是在2000年的一场车祸中撞伤了右手,从此丧失了劳动力,无法种地,只能离开家乡讨生活。老婆目前在某酒店担任清洁工,月入500多元,只够两人勉强为生。
申说他不愿接受救助,也不能接受救助,因为在家乡的三个孩子就“指望我要饭供他们上学了”。在六榕寺外的两个残疾人、花园酒店附近及北京路口边的两位残疾人也都称身体残疾丧失劳动力,不得已只能以乞讨为生,据介绍他们主要来自外省,对接受救助心怀疑虑甚至十分抗拒,更愿意过着与城管打游击的乞讨生活。
专家表示,这部分人在社会上长期处于弱势,普遍对社会存在不信任感。市城管有关人士也表示,大多数的残疾的乞讨人员对广州救助福利表示满意,他们不愿离开广州,因而拒绝救助,害怕被遣送回原籍。
■ 城管说法
职业乞丐“转战”外地
有关人士分析乞丐减少有四大原因
昨日下午记者就禁讨问题采访了市城管支队队长许决华,许支队长表示,禁讨后广州乞丐大量减少,他分析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大批职业乞丐在《通告》出台后离开广州,禁讨后职业乞丐无法在许多人流多、商业繁华路段乞讨影响了收入,同时强讨等做法又受到有关职能单位的打击,因而离开广州。部分人转到周边中小城市,部分人到其他省份。
二是国家重视农业,提高了粮食价格,一批有劳动力的乞讨人员放弃乞讨回家重操农事。
三是公安机关、民政部门救助了一批乞讨人员,并在近日已将其中部分人遣送回原籍。
四是春耕时节到了,部分乞讨人员暂时回乡务农。
许决华表示,5、6月份可能出现乞丐回潮,因而加强救助管理工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昨日下午市城管支队召开的禁讨工作会议上,黄埔城管大队负责人归纳了目前在广州行乞的5类人员:一为生活无着落不得已而乞讨的;二为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活,而自愿乞讨的;三为自称乞讨为了儿女的学费的乞讨者;四为家庭有矛盾或在乡里受到压力的;五是小孩为人所操纵,被迫行乞,但这种情况近来少见。 作者: 钟跃东 刘佳 彭科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