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鑫、记者司彦文报道:时值初夏,某机场晨雾弥漫,9架新型轰炸机在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穿云破雾,向南海深处飞去。数十分钟后,机场指挥中心接到报告:轰炸机群在“敌”严密监视、电子干扰的情况下,采取超低空、多方向进入的方式,对海上多个“敌”目标成功实施导弹攻击。这是海军某轰炸机团努力提高海上打击能力的一组训练镜头。 海军某轰炸机团根据未来作战需要,积极探索提升战斗力的新途径。组织指挥员、飞行员、参谋人员和政工干部围绕提高海上远程打击能力,召开专项研讨会和技术分析会,对海上空域的训练课目加强学习和研究,修订完善了海上作战实施方案、海上复杂气象识别、海上导弹攻击程序等16种预案。对飞行员的体能、心理素质和海上课目技术进行了认真检查考核,并组织飞行员开展试飞论证和战法研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上战法体系。机务保障大队加强对飞机性能的严密检测,精心组织机务保障。团政治处制定了翔实可行的“海上作战教育措施” 。 在经过充分准备并完成基础课目和简单飞行课目的基础上,该团组织大强度远距离海上飞行训练。根据第二季度海上天气有利于飞行的气象特点,将许多飞行课题转移到海上陌生空域实施训练,突破以往训练时间、区域的限制,加大训练强度和难度,并强调整体推进、全员提高。在组织近似实战的导弹攻击训练中,每个飞行日飞行员连续超时飞行,创造了该型轰炸机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通过组织大强度远距离飞行训练,这个轰炸机团快速反应能力、跨区机动作战能力和海上打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全团90%的飞行员具备超时连续空战体能,能在本机型最低气象条件下随时升空遂行海上机动作战。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