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追求“人造美”我们迷失了什么
新华网南京7月11日电述评:追求“人造美”我们迷失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只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造美人”开始出现并日趋增多,追求人造美似有成风之势,人们在追求美的时候,似乎也陷入了迷途、步入了怪圈。
南京一整形美容中心免费为一女子抽脂,号称要打造当地“第一魔女”。谁知这一抽就抽去15000毫升,相当于其体重的五分之一, 是业内公认吸脂极限的3倍;
河北一75岁的老太太为了美丽,接受隆胸手术。如此高龄者进行整形美容在河北是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
更有甚者,浙江一16岁的初中生幻想不花一分钱,只要通过媒体炒作,就可以帮助他完成“打造第一人造美男”的梦想……
还有很多很多,诸如“安徽第一人造美女”呼之欲出、54岁东北老太要作第一“人造美太太”、昆明一女性5年整容48次成“美女” 、斥资20万打造“西北第一人工美女”、大学生加入“造美”行列、桂林“人造美女”神秘登场、四川胖小妹欲当成都第一人造美女……
这些新闻事件不停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触动着人们的神经。是不是只要有钱,容貌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是不是当今社会,没有美貌就是一种悲哀?是不是变成“美人”了,就能呼风唤雨?一时间,这些问题似乎都必须是肯定的回答。
诚然,一些关于整形失败的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很多专家也在呼吁人们冷静地面对整形美容手术,可偏偏这些苦口良言,无法劝阻人们对“美丽”的追求,手术的风险依然让这些“爱美”者置若罔闻。
“人造美人”之所以能够从被排斥、被贬低的境遇里走出,并获得为数不少的支持,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第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很自然地使舆论变得更加宽容,观念也变得更加多元,各种不同的生活、行为方式都可以获得生存的土壤。第二,人类天然的爱美之心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似有一种永恒性。第三,美貌给个人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实际利益,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第四,传媒的炒作对人造美貌运动的繁荣“功不可没”。只要一炒作,整容医院红了,人造美人红了,媒体自身也红了。而且翻来覆去的炒作还给人一种好像很多很多人要整容的印象,而一件事做的人一多,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接受起来也自然容易了很多。
美丽并不是错误,追求美更无可厚非,但陷入盲从而一味地追求外在美,恐怕没有人能说它对。商家没错,为了追求名气和利益,通过个别手术炒作,能迅速达到他们的要求;媒体也没错,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就是他们关注的热点 。但商家和媒体共同打造了盲目追求“人造美人”的氛围,就不能让人首肯了。
有关专家认为,整形美容热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很好的说明,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有这个需求,医疗技术有这个可能,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人”。但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不能忽视内在的修养,否则只能是“绣花枕头”。(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