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六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冯大伟研究员十六日透露,几天前,中国研制的新型导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导弹以极高的命中精度准确地击中靶标。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科学技术部等七部委十六日下午在此间共同举行学习邓小科技思想座谈会,冯大伟在座谈会上做题为《学习小平科技思想为建设现代化国防贡献力量》的发言时透露了上述信息。她说,亲临发射现场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对此次导弹飞行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研制队伍立下了大功。
冯大伟称,多年来,从事高科技武器研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实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敢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解放军三军将士研制了振国威、壮军威的新型导弹武器装备。
她表示,继承小平科技思想,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继续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勇攀国防科技高峰,完成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资料:40年飞航成就彪炳史册
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制发展历程
本报讯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批生产为一体的飞航导弹研究院,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航导弹事业发展的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使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0世纪60年代初期,航天三院人以拓荒者的气概,不畏艰辛,不怕困苦,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建起了空气动力试验各型风洞、全国一流的发动机试验设施以及全弹试车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试验工作,完成了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发展初期的空气动力和各类发动机的研究试验任务,并为三院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0年代中期,三院改建为型号研究院,担负着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任务。三院从仿制前苏联的“544”导弹开始,创造性地迈出了飞航导弹研制的第一步,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先后为海军设计试制成功了“海鹰一号”、“海鹰二号”等岸舰导弹,从而使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岸舰导弹——“海鹰二号”展翅翱翔于祖国的万里海疆。随后在此基础上,三院逐渐衍生了改装弹、红外弹、降高弹等七种类型,使我国的飞航导弹事业从此走上了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为三院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飞航导弹事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第一代空舰导弹、第一代固体发动机反舰导弹、具有世界水平的超低空超声速反舰导弹、射程达到百余公里的反舰导弹等相继研制成功,其中被外国人分别称为“蚕式”和“中国飞鱼”的“海鹰二号”系列导弹和“鹰击八号”系列导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海鹰三号”、“鹰击一号”导弹曾经震撼巴黎航展,法国报纸给予了极大的赞誉。1983年,“鹰击六号”导弹以出色成绩完成了自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院独立研制的、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超低空飞行等特点的“鹰击八号”导弹以优异成绩完成设计定型,被海军誉为“玲珑一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引起了世界的震撼。目前,航天三院研制的导弹已经形成了包括岸舰、舰舰、空舰、潜舰在内的反舰导弹大家族。1999年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航天三院研制的某新型反舰导弹威风凛凛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向党和人民献上了一份厚礼。近几年来,在海军军事演习中,航天三院研制生产的导弹全部直接命中目标,取得辉煌的成绩。
40年来,航天三院人走出了一条“仿制-改型-自行设计-创新发展”,“基本型、系列化”,“生产一批、研制一批、预研一批”和“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发展飞航导弹的成功之路。如今,航天三院正在跟踪世界航天高科技,研制更加精良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飞航导弹武器系统。目前,新一代导弹武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有的已经定型,有的即将定型,不久将有多种世界先进水平的飞航导弹武器陆续装备我军海、陆、空、二炮诸兵种。航天三院作为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飞航导弹研究院,先后研制成功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多系列、多型号飞航导弹20余种,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并取得可喜成果。40年来,航天三院共获得国家、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83项;部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特等奖。(中国航天2001年第9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