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8月20日电(记者 姜雪城)在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处理库存陈化粮时,由于从购买资格认证、销售出库到加工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失控,最近,在宁夏一些陈化粮摇身变成口粮,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餐桌。
学校食堂发现陈化粮
5月13日,银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家中学食堂存放的大米色泽灰暗,经抽样送检确认为不合格产品。根据校方提供的线索,执法人员顺藤摸瓜追踪到灵武市桂林精米加工厂,现场查获5吨多不合格大米和20吨尚未加工的陈化稻谷。目前,此案已移交当地工商部门查处。
桂林精米加工厂所在的灵武市新华桥附近,集中了大大小小近20家粮食加工企业,是宁夏全区粮食加工企业最多的地方。5月19日,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里进行突击检查时,封存了4家企业涉嫌用陈化稻谷加工的大米30多吨,从中抽取的6份样品,经检验无一合格。6月9日,当地工商部门对4家违规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
陈化粮中的黄曲霉菌代谢会产生一种叫黄曲霉素的剧毒物质,其毒性远远超过氰化钾和砒霜,而且还有很强的致癌性。为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国家相关部委曾专门印发《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明确限定陈化粮只集中用于酒精、饲料等生产,必须对陈化粮销售、加工实行封闭锁定运行的机制,建立从销售到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制,加大监管和打击陈化粮倒卖的力度。
2002年至今年5月,宁夏总共以拍卖方式拍卖陈化粮13万吨,实际交割出库10万吨。据工商部门透露的信息,其中,流入市场非法倒卖的约有2万多吨。
购买资格审定漏洞百出
《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陈化粮处理实行定向销售,并严格审定购买资格。按要求由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审定、颁发陈化粮购买资格证书,此证书只能发给那些规模较大、生产运营正常、信誉较好的酒精或饲料企业,同时还要通知企业所在地的税务部门。
宁夏工商局的负责人说,陈化粮购买资格证书的认定不存在任何问题,他们严格按照由企业申报,县级工商部门初审,市级工商部门审核,自治区工商局会同自治区粮食局审定的程序,分两批向区内24家酒精和饲料企业发放了陈化粮购买资格证书。
但是,令人难以明白的是,2003年10月10日,灵武市桂林饲料加工厂刚刚注册成立,11月19日就拿到了陈化粮购买资格证书,而且早在11月14日,就已经通过拍卖获得2164吨陈化粮。而在灵武市国税局提供的纳税企业名单中,竟然找不到这家饲料企业的踪影。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谓桂林饲料加工厂其实是桂林精米加工厂院内的三间棚,里边只有三台粉碎机,投资人孙兵是米厂老板孙桂林的儿子。三台机子每天不停地运转,一年的生产量也仅4000吨左右。按规定,企业每次的陈化粮购买量不能超过半年的消化量,可是仅2003年这家企业就分两次拍得陈化粮5989吨,每次的数量达2100吨以上。当记者提出看一看饲料加工厂的购销台账时,孙桂林却说企业规模太小、没有记账。
在宁夏获得陈化粮购买资格证书的24家企业中,现已查实假借饲料加工套购陈化粮的就有5家,个别企业甚至连饲料加工设备也没有。根据《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企业凭资格证书还可以参与跨地区陈化粮购买。”而据知情者反映,这些企业也确实从周边甘肃、内蒙古等省区购买过不少陈化粮。
拍卖成交价格高得离谱
近年,宁夏公开拍卖的陈化粮,绝大多数被本地饲料企业拍得,平均每吨陈化粮的成交价竟然高达1200元至1400元,最高超过1600多元,直逼好粮市场销售价格。
业内人士分析说,以这样高的价格拍得的陈化粮制作饲料,企业肯定要亏本。言下之意,一些饲料企业竞拍陈化粮有其他用途。
怀疑已经得到证实。今年4月13日,灵武市实实饲料加工厂以每吨1405元价格,从石嘴山国家粮食储备库购回172吨陈化稻谷,除将其中84吨转让给他人外,剩余的全部加工成了大米。
陈化粮作为一种限定用途的特殊专控商品,当拍卖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时,却没有引起宁夏有关部门的警觉,也没有人对其最终能不能真正用于饲料生产提出过疑问。
今年4月,灵武市新华饲料加工厂从石嘴山市国家粮食储备库运回28吨拍得的陈化稻谷,擅自改变用途加工成了14吨“精制贡米”准备出售。5月19日,幸好被实施突击检查的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当场查获。而在此前,负责陈化粮监管的部门毫无察觉,严密跟踪监管成了一纸空文。
《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销售陈化粮的企业必须在销售发票上注明是陈化粮,销售粮食企业所在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对此进行抽查。
在涉嫌用陈化稻谷加工大米的灵武市新华饲料加工厂,记者看到业主顾孝出具的陈化粮销售单据上没有注明“陈化粮”字样。记者来到交割这批陈化粮的石嘴山市国家粮食储备库,财务人员说,上面出具的粮食竞价成交确认书未注明“陈化粮”字样,他们也就没有标注。负责陈化粮拍卖的宁夏粮油批发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是在填写确认书时疏忽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