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深圳的发展速度放缓及吸引力减弱等问题又引起了广泛讨论。要探讨深圳为什么发展放缓,就应该先知道深圳为什么曾经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可以很简单而笼统地说,深圳的发展动力是当年和现在都一样存在的“新移民文化”。更进一步想,深圳“新移民文化”来自哪里?众所周知,就是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为目标的政策支撑。
深圳要想继续快速发展,还必须回到自己“特区”的位置上来。现在的特区的意义仍然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但时代流转,其特区的实质任务也应有个明确的转型。如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深圳能够永远把握好转型的时机和方向,就一定能够在全国城市发展中起到“特区”应有的试验田的作用,在自身实际建设中,也能够在众多领域成为全国的先导者。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所谓“特区”应该是一个企业里的“技术开发部”,一切新的思想、新的革新、新的产品都要在这个部门形成,然后再拿到“车间”去实践、生产。深圳一直是这样的“技术开发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车间”,然而深圳的意义不在于“车间”,而在于“技术开发部”。如果深圳失去了“开发”功能,只是跟着别人走,做其他“车间”可以做的简单加工,那确实就失去了“特区”这个名号的意义。
深圳提出近期要成为“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或许这些定位元素的实现可以让深圳形成一种特色,形成很好的城市经济肌体,成为一个不错的宜居城市……但即便做到这些,甚至这些都做得很完美,但我还是要问:这就是深圳吗?深圳对中国甚至对世界的意义,绝对不是一个上述规划的城市概念。并且,深圳在这样的规划下,目标的实现或许不难,但绝对在哪个方面也形不成自己城市的优势。因为深圳放弃了自己的本质,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反而选择了“以己之短博人之长”的艰难历程。任何别的精彩都不是你的本质,回到本来属于你的特区的位置上吧,深圳。回归吧,深圳!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