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官变“牛倌” “业外负担”困扰基层法院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田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9日作工作报告时用了两个80%: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在基层。
“基层法院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毋庸多言。”全国人大代表李道民说,“加强基层建设,是人民法院一项极为紧迫的要务。”
但是,2004年7月起,最高人民法院派出8个调研组,分赴全国考察基层人民法院状况。调查组看到不少荒唐的情形:抽调法官下乡催粮收款,给法院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组织文化活动时要求法官穿上法官服扭秧歌,一个基层法院被要求创造30个就业岗位,另一个基层法院则被要求帮助一个村子的农民养500头牛,法官变成了“牛倌”……
大量与法官本职工作大相径庭的“业外负担”,使原本就任务繁重的基层法院不堪承受。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加强基层法院建设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切实解决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法官业外活动负担过重问题”。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江必新所说:“没有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不可能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没有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不可能实现司法为民。”最高人民法院把加强法院基层建设的重点投放到对基层法官的培训上。
2004年上半年,由60多名东部优秀法官组成的讲师团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西部,给西部的基层法官传经送宝。他们带来了东部的新型案例,也带来了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更多的审判实务技能。目前,西部一线法官已有5万余人次接受培训。
与此同时,基层法院的院长们,也参加了数期“百名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
“基层法官,基层院长,都得到重点培训。”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管理部部长宋建朝说。数据显示,基层法院一审案件的当庭宣判率逐步提高,裁判文书增强了规范化和说理性。
2004年,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基层法官“断档”问题。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共有1.5万余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基层法官因各种原因离开法院。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条件艰苦、经费不足。一些法院工资都发不起,甚至一年才发4个月工资;一些地方不能保证办案经费,也没有办案工具;一些地方甚至“办公无房、审判无庭”。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话掷地有声:“从人员配置、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
在各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下,这些长期困扰基层法院建设的业外负担重、经费保障差、基建欠款严重和人才流失、法官断档等困难正在逐步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