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 廖颖谊 实习生 吴冬年 通讯员 郑创彬 吉小江)随便在网上输入自己的名字搜索,所有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的隐私则都全部被公之于众。昨日,在被一连的不名短信骚扰后,西南政法大学2002届本科毕业生张洁(化名)就此事询问该网站所在的主管部门,被告知怀疑是网站疏忽所致。据粗略估算,由此导致资料外泄的求职者至少有3万人。
读者投诉 登记三年后收到莫名面试通知
7日上午,张洁的手机上忽然蹦出这样一条短信:“张洁同学你好,我是深圳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你的优秀资历非常感兴趣,我现在广州,如有意向请于近期面谈。”小张感到非常诧异:我两年前已经在广州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怎么有公司这时候找我面试呢,他们又是怎么知道我的详细情况的呢?更让张洁想不到的是,当晚她又收到了另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偶然看到你的简历,觉得你好优秀,能交个朋友吗?”在张洁的追问下,该名男子坦言,自己是通过网络无意中获得她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邮箱、身高、体重等,让张洁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该男子表示她的个人信息的竟然是来自正规渠道———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毕业生自我推荐”。
据小张回忆,2002年4月的时候,自己报考了广州市的公务员,为了及时查询到公务员考试成绩,她按照指引在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并按照电脑提示填写了有关个人资料,事后自己就忘记了这件事,没想到两年后这些资料居然公布在网络上。
记者验证 查阅资料竟不需任何身份验证
记者按照张洁的提示,在BAIDU搜索引擎中输入“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用户注册张洁”,便打开了“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广州市应届毕业生就业自我推荐”和“登陆(录)个人简历”页面,里面有张洁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OICQ、邮箱地址、籍贯、生源地、毕业院校、专业、技能特长、受教育情况、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求职意向等资料,而查阅这些个人资料不需要任何的身份验证。
张洁个人简历上显示的登录时间为2002年9月23日,据张洁介绍,自己只是在填写该简历的时候登录过,且在“个人信息有效期”一项选择的是“三个月”和“对所有用人单位公开”,事隔3年,自己的信息却仍可以在网上被看到。
深入调查 ID改一改3万登记者资料全公开
记者注意到,一般情况下,求职者在网络上登记自己的信息时都会有一个“对某些信息进行保密”的功能,不过这项功能常被忽略。记者随即在该个人简历注册了一个账号,输入个人信息前,并没有任何关于所输入信息将对何种人公开的警告,最后记者发现“信息设置”一栏默认为“对所有用人单位公开”,但没有任何关于过期失效信息如何处置的说明。
记者观察IE浏览器的地址发现,每一位求职者都有一个特定的网址:https://www.gzbys.gov.cn/gzbysnew/university/PeopleDetail.asp。网址包含了一个特定ID,记者刚注册账号ID为73××5,只要将ID一改,就可以浏览其他人的个人信息。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截至昨天发稿时止,共有74000名左右求职毕业生在该网站登记过,只要更改ID号码,便可浏览其中一半以上毕业生的详细个人资料。
记者尝试以自己的名字登记资料,随后也可以通过该方法搜到自己刚登记的资料(https://www.gzbys.gov.cn/gzbysnew/university/PeopleDetail.asp?ID=74××4)。登记学生震惊又无奈
记者试着拨打其中15个在该网站注册过的求职者联系电话,顺利找到了有关当事人,在电话中,这些当事人都表示最近确实在该就业网站上填写过求职有前信息,对于自己的资料可在网上轻易找到,纷纷表示愤慨。
当记者问及是否担心他们的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利用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确实有这种担心,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现在找工作这么难”。
主管单位 疑工作人员疏忽所致
据其中的一位资料被泄者介绍,他昨天下午曾为此致电主管就业信息网站的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心工作人员也对有求职毕业生资料泄露感到十分震惊。她表示,“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提供信息登记的服务是为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利;求职毕业生个人资料绝对不可能随便在网上公开;毕业生登录网站后填写的个人信息,用人单位在登录网站后才能察看,外人根本看不到。
在该位资料被泄者的建议下,该工作人员顺利打开张洁的个人简历后则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软件设置出错,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的缘故,自己会马上向领导反映有关情况。该工作人员还介绍,网站求职者在网络上登记自己的信息时都会有一个“保密设置”要求,求职者在填写时不能忽略此项功能。
律师支招 隐私被泄当事人可索赔
记者随后咨询了某知名网站的网站总监,作为一个完善的网站,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应明确出示相关警示,如登记资料将作何处理,而对于用户登记的个人资料,则有责任通过技术手段为其保密。
广信律师事务所的王永红律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假如因为网站疏忽和未尽责而导致用户权利受侵害,用户可向该网站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