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因为公司人事变动等原因丢了“身份”,在甘区劳动局信访员的帮助下10年后,他终于找回自己的身份本报记者王春燕
2004年11月的一天,冬季的寒风已经开始袭人,在甘井子区劳动局的办公大厅,一位身材单薄满头白发的老人走到信访台前。他肩上背着一个看起来很沉的大包,里面竟然装着10公斤的信访材料,信访员吕小燕接待了这位老人,并耐心地倾听了他的申诉。
这位老人姓张,1949年生人,1989年从部队转业到我市。1994年,他以军转干部的身份在我市一家企业当工程师,并一直被派在外地工作。1995年底和1998年初,其单位“一把手”先后发生了两次人事变动,这期间,他因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回大连续签劳动合同。直到1998年4月张某才回到单位,但令人不解的是新任总经理却不承认他是公司员工,说上任总经理并没有交代公司有张某这个人。更奇怪的是,此时张某的档案也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了。
有着20年军龄的张某,转业没几年竟然稀里糊涂地成了个没有身份的“黑人”,张某一怒之下把单位告上了法庭,没想到经过一裁二审三上诉,一路下来他成了最终的败诉方。张某认为这场官司自己输得冤枉,为此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四处奔走伸冤,问题没解决却把自己折腾得倾家荡产。
2004年,已经55岁的他从战友那里听说,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在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经劳动保障部门核准,可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张某犹豫了,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求助于甘井子区劳动局。
听了张某的经历和遭遇,吕小燕深感同情,虽然除了一张居民身份证,其他什么证明资料张某也拿不出来,但工作认真细致的她还是揽下了这一苦差事。寒冷的冬日,她亲自到张某原来服役的部队、到他复员后工作过的单位、到大连市军转办等各个单位逐一调查核实情况,经过2个多月的奔波,张某是部队转业干部的身份终于可以确定无疑了。可是怎么能证明张某是从部队转业到大连的呢?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吕小燕遇到了难题。
2005年1月的一天,机场前派出所民警王运宏到辖区值勤,听说了张某的困难,当即给他出了个主意,只要找到部队转业落户证明就可以证明上述难题了。为帮助张某,王运宏从分局开了封介绍信,亲自陪着张某到各个相关的派出所、公安分局以及档案馆查找,整整忙了10多天,最后才在春柳街派出所找到了张某的原始落户证明。
经过多方努力,张某从沈阳军区后勤部转业到大连的军转干部身份经过几番波折,终于核实无误。很快,在甘井子区劳动局局长的亲自过问下,张某拿到了自己迟到10年的失业证,享受到了应有的失业待遇。同时,甘区劳动局还帮助张某补办了劳动保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减免了他的滞纳金。所有的手续都补齐了,不久张某就可以正式办理退休,无后顾之忧地安享晚年了。至此,张某10年的“黑人”身份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