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廉政建设与车改
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
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关于车改叫停,只有3月4日《今日早报》发布的短短几句,权威部门尚未发布过正式消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前浙江省召开了一次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对公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那次会议结束后,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
汪国政接受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目前只是各地的一种自发行为,有点处于“无政府”状态,省里从来没有下红头文件统一搞过。而现在的所谓“叫停”,其实是从下面反映上来的情况看,改革中出现了各种新问题,所以未改地区暂缓,需要进一步调研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改革思路。
汪国政证实,这次“暂缓”,省里也没有下发过正式文件,而是那次党风廉政会的精神在基层的传达。
那么现在的公车改革中到底存在了哪些问题,才导致浙江省下如此大的决心“叫停”轰轰烈烈的改革呢?
“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映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三个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
作为先行者的徐瑞华也开始思考车改后的新问题:车改如果操作不好,很可能出现新的腐败。实行车贴后,如果领导干部去下级单位报销打的费、到下级企业借车用怎么办?领导干部自己开车,在公务活动中出了车祸怎么办?公车低价拍卖给领导干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办……
“没有统一实行车改,如果干部从车改后的岗位工作调到了没有实行车改的岗位,车贴到底还拿不拿?公车到底还享受不享受?”李强说。
在西湖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翠苑街道原主任调任区人大副主任后,区人大一级并没有实行车改,依然保留公车。但是该主任之前已经买了车,到人大后,继续享受车贴而不享受公车。“每次出去开会,主任很自觉地自己开车,而其他同志则坐公车。有时候只有两个人去开会,也要搞两辆车,很浪费。虽然主任也叫我坐他的车,但这毕竟是人家私车,我觉得不好意思。”西湖区人大法工委的一位同志向记者表达了这种尴尬。
事实上,与“公车改革”同时叫停的,还有2004年在杭州市下城区试点的“廉政保证金”试点。
根据方案,该区1500多名公务员,可与单位签订《廉政保证金承诺书》,自愿加入廉政保证金体系;参加者也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退出这一体系。廉政保证金账户由个人保证金和政府补贴两部分组成。区里将专门设立一个廉政保证金账户,保证金将每年从公务员的全年总收入中按比例扣除。
有关人士提供的计算范本是:一个22周岁参加工作的公务员,按照正常升迁程序,到退休时一共可领取超过14万元的廉政保证金。如果在任期内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将扣除20%、40%直至全部廉政保证金。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系的郁建兴认为,“车改”和“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初衷,就是让公务员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到某些利益,而防止他们去侵犯更多的公共利益,其实就是高薪养廉的一种措施。“但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
郁建兴表示,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都有正面和负面效应,公车改革肯定有其合理性,但关键要对效果进行评估,不断调整。
毛寿龙则认为,公车改革还需要有一定的民情基础和法律基础。“这需要在制度上让老百姓参与公车改革的决策。保姆不能为自己买车,也不能决定为自己发车补。公仆自己为自己确定用车标准和车改方案,显然违背民主原则。”
据悉,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
“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公平,无论公车怎样改,都要朝公平的方向上走。”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汪国政说。
-全国“车改”背景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
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采写:本报记者 陶建杰
□摄影:本报记者 范舟波 陶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