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在圆明园、北大燕园居住了8年。第一次看到这片地方的时候,让我感到万分的惊喜。不仅因为它是如此鲜活的人文历史,还因为它如此自然的风貌。这里简直就是一片城市中的森林,参天的大树,茂密的灌木,厚密的草甸,飞鸟和松鼠、野生的鱼,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北京这个充满巨大压力的现代大都市中,这片地方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在里面转一转,就能完全让你的精神放松,让你的心灵放飞,让你自然地充电,你会感觉又恢复了童年一样的生命活力。
今天的圆明园正在大兴土木,可见在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圆明园的事业也兴旺发达。原来围墙以外没有被管理处管理起来的空间,现在也被纳入了管理,看样子准备对游客开放。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然把原来的丘陵和沟道重整,他们竟然如此来维护圆明园。
原来山丘上茂盛的林木,除了比较大的树木全部都被铲除,所有的地表都留下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的履带齿印,对于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草木和动物,这简直是一场毁灭性的海啸,“这个改造工程几乎用”三光“的方式,将西部圆明园遗址上大量的灌木和地被,以及足有20厘米直径的乔木肆意伐掉,并连根铲除,然后用挖掘机造山,再大面积种植草坪和‘观赏花木’”。不仅仅是指直径20厘米以下的乔木,在惟一的城垣下面,我看到四散抛弃的大树桩,还有突兀的、白花花的树根。能够长这么粗,这些大树至少也有几十年的树龄了。
看到俞孔坚教授的文章《圆明园林灌被毁比防渗工程更具破坏性》(《新京报》4月11日),才发现圆明园管理处是“对原有乡土乔木、灌木和地被三光后又进行缺乏根据的地形改造,包括开挖水系和堆山”,原来他们很富有“创造性”,在那里想当然地为所欲为,这是“如同水洗孔庙一样,是对历史遗产和文物的破坏”。作为一个在圆明园周围生活了8年的人,我对此感到深深的愤怒和悲哀。
圆明园的规划和管理,到底听从谁的意见?这样的大工程到底能否体现专家和民众的意见?到底是仅仅听从圆明园自己专家的“宏伟蓝图”,还是已经广泛地征求真正有水平的专家意见?
民众的呼声应该引起重视,哪怕说出来很少有人能够听见;北大教授的意见或许不会改变什么,但我还是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重演。
□暖树丫(请作者速与本报联系)
相关评论:保护文物不容忽视周边环境的价值 圆明园工程拒绝“创造性”破坏
圆明园“防渗”真是为节水? 圆明园听证会不能辜负公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