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放初期的3.6倍,外来人口成14年来新增人口主力
本报讯(记者申剑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比1949年增加了1072.6万人,是解放初期的3.6倍。20世纪90年代以前,常住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和户籍迁移增长为主,90年代以后,以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迁移增长为主。
根据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特点,市统计局将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50-1960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1961-1970年)、人口增长回升阶段(1971-1978年)、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79-1990年)、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1991-2004年)。
55年来年均增加19.5万人
据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1949年是420.1万人,到2004年已达1492.7万人。
5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9.5万人。以1949年常住人口为基数,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1倍的时间是在1975年,间隔为26年;增长2倍的时间在1995年,间隔缩至20年;增长3倍的时间预计在2010年左右,间隔仅15年。人口增长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北京市统计局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口增长幅度大,60年代以后增长幅度渐小。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口增长最慢
1961-1970年,北京市人口增长波动最大,人口增长最为缓慢。由于户籍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197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784.3万人,比1960年增加44.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5万人,年均增长率仅为0.6%.其中1961-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及1966-1970年“文革”时期为人口增长的两个低谷。
14年来外来人口增长成主流
1979年至1990年,北京人口进入平稳增长期,199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086万人,比1978年增加214.5万人。这一阶段,5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年龄,自然增长开始周期性回升;另外,由于拨乱反正、知识青年返城,加之有单位大量人口迁入北京,使户籍迁移增长大量增加。
1991年至2004年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2.7万人,比1990年增加406.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北京市统计局称,1990年以来,外来人口增长逐渐成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991-2004年,在全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