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人来人往的繁华街道,突然枪声响起,街上的行人立刻四下散开或原地趴下,而枪声一过,人们又都该干嘛干嘛。”金惠敏向记者说起太子港街头的“历险”经历,显得异常平静。
4月18日下午3点,我国首批赴海地维和的90名警察防暴队成员,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维和使命,搭乘联合国包机回到祖国。日前,他们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日日夜夜。
“我们是当地时间16日下午6点16分起程回国的。包机第一站到达葡萄牙,然后经约旦、阿联酋、孟加拉国回到北京。也许是因为太想家的缘故吧,我感觉飞机上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特别难熬!”来自上海市公安局的特警金惠敏见到记者后感叹道。
危险 开枪的武装分子 离我们只有50米
4月14日,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太阳城地区发生了一起当地武装人员袭击联合国人员的事件。
谈起这次事件,金惠敏深有感触地说:“太阳城是太子港治安最为混乱的地区之一,和另外一个叫布莱尔的地区一样,都是最贫穷的地区,所以也最乱。另外,那里的建筑地形复杂,武装分子容易藏匿,我们的维和行动人员不容易攻进去。所以对于维和人员来说,这也是最危险的两个地区。”
“那天(4月14日),正赶上我们在太阳城地区执行任务,开枪的海地武装分子离我们也就五六十米远。一名菲律宾籍的维和士兵当时也不知道子弹从哪里打来,在四下寻找掩体时被子弹击中眉心牺牲。”回忆起这次事件,我国赴海地首批维和警察防暴队北京分队队长刘国长心情沉重地说。
4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在海地进行访问的安理会代表团为此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了当地武装分子袭击联合国驻海地特派团并造成这名菲律宾籍维和士兵牺牲事件。
这是自联合国于2004年6月在海地部署维和部队以来第3名维和人员以身殉职。此前各有一名来自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维和人员在海地以身殉职。
威信 中国警察从不乱开枪
据了解,联合国派驻海地的维和人员分为军队、民事警察和防暴警察,中国派出的是防暴警察。
北京分队队长刘国长向记者介绍说:“原本我们的任务只是协助当地制止暴乱,但抵达后,我们的实际任务已经和维和部队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警察通常是不需要带狙击步枪、机枪的,但我们在海地时必须天天带枪,而且还要穿防弹衣、戴钢盔。尽管如此,我们执行任务时还是坚持一个原则:慎用武力。只要不是直接针对我们的开枪袭击,我们绝不会轻易还击。我们从国内带去的很多防暴用的盾牌、警棍等几乎就没用过。”
“这些做法到后来证明还是有效的,时间一长,当地人都能认得出我们是来自中国的维和警察。每次看到我们的车子从街上开过,当地的小孩子们都会冲着我们大声喊:‘China,China!’”刘国长欣慰地说。
艰苦 那一段生活难分男女
目前,我国赴海地维和人员的正式营地是在太子港索那比工业园区的一个废旧仓库里。首批防暴警察用自己的双手,建了一座约8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作为营房,各类基本生活设施俱全,而这些都是在今年元旦以后才具备的,此前的两个多月,他们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苦。
去年10月,中国维和防暴队刚刚到达海地时,联合国指定的驻地也是一个仓库。125名中国维和警察(包括13名女性)不分男女地住在那里。
“我们13个女的住在里边靠墙的位置,男的住在外边一些的位置,之间没有任何遮拦。我们换衣服时要么用毛巾被裹住身体,要么就利用熄灯后的时间或者躲在昏暗的角落里麻利地快脱快穿。”来自陕西宝鸡的女警察李华说。
洗澡则是在仓库外的一个塑料制的单间里。一个水桶放在高处,里面装的是自来水,下面接上水龙头,水不够用时再往桶里灌,没有热水。吃的主要是从国内带去的野战食品、压缩干粮之类。因为根据联合国的规定,维和人员刚到的头两个月是不供应食品的,完全要靠自己供给。
“我们一个小队10个人,就围着一个倒放在地上的手提灯,没有桌子,地上摆着加热过的野战食品,这就是我们在海地的第一顿晚餐。”上海特警金惠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表情平静,面带微笑,看来那段艰苦的经历已经变成她和所有中国维和警察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持 六个月从来没休息过
与国内亲友取得联系在刚到海地时也是无法实现的。据我国维和营地唯一的电工沈华介绍,当时连电都保证不了,就更不要说互联网了,想写信吧,当地的邮局也基本是瘫痪的。
“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满足是在大部队到达的22天后。”来自福建的沈华说:“那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发邮件和家人联络了,后来,我们还采用几个人合买一部手机的方式,与国内保持电话联系。不过通常是让国内的亲友打过来,因为海地是单项收费,当地的手机接听电话是不要钱的。”上海特警金惠敏笑着补充说:“我们给国内打电话就很贵,打10分钟要9美元。”
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由于当地混乱的治安状况,我国赴海地首批维和警察防暴队成员,在过去的6个月中从来没有过休息日。他们自始至终都在执行着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安排的各种任务,这些工作包括处置暴乱、帮助政府组建、解除非法武装武器、为联合国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日常巡逻、提供武装押运等。
海地,地处加勒比海,面积2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830多万,其中黑人占95%,首都太子港。
近年来,海地政治危机不断,社会持续动荡,内乱此起彼伏,百姓无安全保障。面对越来越动荡的海地局势,联合国成立海地维和任务区。
2004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建立首次任务期限6个月的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从此开始,目的是帮助海地过渡政府促进国家的和平、稳定与团结。
应联合国请求,2004年5月,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派遣一支125人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这是我国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分队第一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次进入位于西半球的美洲、进入一个未建交国家。
据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1月以来,我国已向东帝汶、波黑、利比里亚、阿富汗、科索沃和海地6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共计404人次。我国维和警察在外执行任务期间,不畏艰险,以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好评,得到了联合国、驻在国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树立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
通过维和,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执法经验的公安民警,扩大和提高了中国警察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
去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华期间,观摩了即将赴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训练情况,高度赞扬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并希望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今年3月30日说,应联合国方面的要求,中方已表示愿派工兵、医疗和运输分队及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政治官员参加联合国苏丹维和行动。他说,中方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民事警察成为“蓝盔”主力
联合国本身没有军队。每次维持和平行动均由各会员国自愿派遣部队和装备,其费用从特定维持和平预算中予以偿还。
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阿以战争后期,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累计共部署了50项维和行动,目前有20项仍在进行之中,部分已持续了多年。
维持和平人员仅携带轻武器用于自卫,而且经常不带武器。他们靠劝告和最低限度地使用武力来排除紧张局面,防止交战。这项工作十分危险。自1948年以来,已有1650多名联合国军事和文职维持和平人员殉职。
近年来,民事警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人员需求量不断加大。参与维和行动的民事警察已占联合国维和人员总数的1/3,成为维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近来还有急剧增长的趋势。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派遣了约3000名民事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记者 黎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