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谭亦芳 陈洁娜 实习生/周芳 通讯员/李小红 麦永强)昨日,在由广州市人大公布的《广州市牲畜屠宰和肉品流通问题民意调查》中,披露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有关“放心肉”和“私宰肉”之争的内幕,如“今年一月份国家农业部委托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广州部分屠宰厂进行生猪瘦肉精的检测中,确认瘦肉精的检出率达到37%”,每天走上市民餐桌的肉品其实只有1/3是“放心肉”,政府监管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在至关重要的检验检疫上等等。那么,这“37%”是如何造成的?为彻底解开市民心中谜团,笔者昨日紧急走访了相关部门及行业的多位人士。
现状
四大屠宰厂瘦肉精检出率仅0.9%
据了解,广州市每天鲜肉需求量约1万—1.2万头猪,四大定点屠场上市量约3000头,其余8000头均为来历不明的肉品。根据广州市农业局2005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次例行监督检测结果通报(穗农[2005]29号)显示,四大屠宰厂的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仅为0.9%,而在批发交易环节的生猪“瘦肉精”检出率却高达25%,而且,凡是检出“瘦肉精”的生猪均来自外地产区,包括江西省上高县、湖南省衡南市及广东省清新县、鹤山市等地。业内人士强烈建议,对于有不良纪录的产区,广州市场应该大胆说“不”,并且一定要形成制度条例,严格把守进货渠道。
调查
在屠宰和流通环节检测为时已晚
有人提出,应该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加强对“瘦肉精”的检测。对此,行内人士昨日普遍表示,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对“瘦肉精”进行检测,在实操上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时“生米煮成熟饭”。
据悉,生猪从批发市场进入屠宰场后停留时间很短,而药物残留的检测按目前的技术设备水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结果,如“瘦肉精”单项检测需8-10个小时,药物残留多项检测需20个小时以上。检测还未有结果,鲜肉早已上市销售了。
建议
检测应前移至饲料生产和饲养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对生猪“瘦肉精”进行有效监测?业内普遍认为:必须把检测关口前移至饲料生产和饲养环节,才能真正把“瘦肉精”拒之门外。
据了解,生猪“瘦肉精”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饲料生产者在商品饲料中添加了“瘦肉精”,生猪饲养者无意或有意使用含有“瘦肉精”的饲料喂养生猪造成的。因此,有关部门应在生产和饲养环节加强监管检测。对检测合格的生猪核发有关不含“瘦肉精”以及其他药物残留的证明,才准许进入流通环节和屠宰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在源头上制止含“瘦肉精”的生猪进入市场。
私宰肉注水情况有多严重?两种说法大相径庭
检测结果:还不足千分之一
食品集团:一头猪注水十斤
昨日披露的调查报告中提及,来自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的资料表明,在广州各大肉菜市场,由市场管理者不定期对肉档肉品进行现场仪器检测,主要检查猪肉水分含量,迄今检测结果猪肉含水量超标情况不到千分之一。这是否意味着私宰肉注水情况并不严重呢?
行业内人士显然另有说法。旗下有两家大型肉联厂的广州市食品集团近期为私宰肉的利润空间算了一笔“明细账”,计算出仅注水一项,就可令经营私宰猪多赚150元/头,是私宰人员及经营者的主要利润点,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私宰肉注水现象相当普遍,一般一头猪注水十斤八斤,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从事屠宰管理工作已达六年的广州市牲畜屠宰管理处处长严云德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现在哪个私宰窝点没有水泵?触目惊心啊!”
行业内的说法与市场管理部门的检测结果如此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孰是孰非?对此,严云德表示:检测的手段和抽检范围的不一样也可能导致数据出入。一位业内人士更透露说,对肉档肉品进行现场仪器检测存在多种可能性,譬如肉档送检的是一块放心肉,而大量销售的还是私宰注水肉;譬如检测率不具备代表性;再譬如管理者与肉档达成“默契”等等。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私宰猪”,共找到
132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