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慧军 岳胜军
战争实践表明,作战目标和方式选择得恰到好处,常常能事半功倍,提高作战效益。反之则会事倍功半,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且难以达成作战目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随着信息共享度、战场透明度、作战精确度等的大幅度提升,目标选择与打击模式较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面状目标向点状目标转变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提出“重心论”,认为,重心是“军队能够从中获得行动自由、物质力量或战斗意志的那种特点、能力或地方”,是“所有力量和运动的中心”,并强调要紧紧抓住敌方的重心进行作战。但是,由于战场认知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等的有限,历史上,交战双方对于重心的精确识别、掌握和打击,往往只存在于指挥员的头脑中,像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想,很难付诸实施。因而,战争中,作战双方在选择打击目标时,通常只确定概略的范畴和大体的指向,并立足于通过密集和大范围的火力杀伤来解决问题。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军队逐步具有了全维的战场感知能力、实时高效的决策能力和精确联动的行动能力,使直接打击敌方的致命之处成为可能。于是,交战双方在选择打击目标时,往往力求精要、简明、重点突出,如同打蛇要打“七寸”那样,强调以综合效能作用于敌要害和关节,瘫痪结构体系,瓦解作战能力,迅速达成作战目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对伊拉克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中,就从数以千计的目标中,精选出50个其认为是最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实施反复的精确打击,迅速瘫痪了伊军的作战系统。在随后的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行动更是鲜有以往那种饱和式和地毯式的打击,行动常常将攻击目标圈定在几百、几十甚至几米的范围内。
由从前至后向全纵深打击转变
古往今来,凝聚作战能量的要害,支撑作战体系的重心或节点,不仅会被严密地保护起来,而且常常处于险峻、隐蔽之处,以便让对方看不见、够不着、打不到。因此,在传统战争中,作战双方不得不按由前沿到纵深的顺序,逐次、递进、分阶段地选择打击目标,采取蚂蚁啃骨头的方式,逐步逼近并打击对方的核心和要害目标,这也是以往战争为何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随着“战争迷雾”的逐渐淡去,战场日趋透明,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性的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交战中,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必须先破前沿,后捣纵深;先打重兵,后拿首脑。而是采取立体超越的全方位作战方式,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同步展开、整体联动,同时对前沿和纵深内一切有价值的目标展开攻击。海湾战争中,美军依据其“五环目标理论”,在38天的大空袭中,或先后或同时对伊拉克境内的国家指挥中心、能源设施、交通设施、军事基地展开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将萨达姆政府机构和要员、战略战役预警探测和指挥控制系统、能源系统等支撑和维系战争的政治、军事、经济目标,进行了重点打击,很快就瘫痪了伊战争体系,赢得了主要作战阶段的胜利。
由预先计划向灵活打击转变
过去,由于受技术因素等的制约,交战双方在确定打击目标时,通常按预先计划,在规定的时间、空间,以规定的程式和方法进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按步就班式的程序性作战。
上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侦察感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于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势,为了改变过去僵硬和迟顿的作战方式,增强作战行动的针对性、灵活性,交战双方在打击目标的筹划上,更多地不是依据计划,而是着眼变化,实施随机协同和瞬时打击。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总共动用100多颗各种卫星,出动各种侦察机3000架次,拍摄侦察照片4.2万幅,动态视频侦察3200小时,对伊实施了全时空、全过程的侦察监视,使美英联军能够近实时地掌握伊军情况。据称,美军从发现到攻击目标的时间在海湾战争中需要3天,科索沃战争缩短为2小时,阿富汗战争缩短到19分钟,而伊拉克战争只需6分钟就能完成,基本达到了“发现即攻击”、“攻击即摧毁”的目的。于是,未来战争中,“即时性”、“瞬时性”精确打击将成为主流和趋势。比如海湾战争中,美执行空袭任务的航空兵,有2/3的飞机在起飞前就被赋予了攻击任务,1/3的飞机起飞后在作战区域待机,执行临时被赋予的任务。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则有2/3的飞机是在起飞后才被临时赋予机动攻击任务的。
由重兵集火向一体聚优转变
历史上,受武器装备的限制,交战双方在打击对方目标时的基本形式是,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实施高强度、长时间的攻击,以确保摧毁,而信息化条件下,随着武器装备作战性能的大幅提高,以及政治目的对战争行动制约的进一步增强,为了提高作战的效费比,同时尽可能减少附带损伤,传统的集中重兵实施高强度、高毁伤的打击形式将会被逐步放弃,取而代之是一体聚优的打击方式,即依托一体化C4ISR系统,使诸军兵种多力量单元和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实现无缝链接和信息共享,使预警探测、指挥控制、机动、火力、防护、保障等作战要素按功能实现综合集成和优势互补,并以软硬一体、攻防一体、打控一体的方式,集聚优势的战斗效能作用于目标。这种方式虽然用于打击目标的兵力兵器少了,但不同方向和力量向同一目标聚合作战效能的渠道多了、速度快了、精度高了,因而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对敌优势并战而胜之。
由战损积累向结构瘫痪转变
机械化战争中,战场的主动和战争的赢取主要靠逐次拼杀、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歼灭战,靠“积小战成大战”的消耗战赢得,靠各诸军兵种作战效益的叠加赢得,作战方式表现为“大兵团决战”、“集火式压制”、“地毯式轰炸”。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将不再依先战役战术,后战略的顺序选择目标,也不再以作战损耗的积累达成作战目的,而是强调直接选择敌战争体系中起支撑和稳定使用的军事、经济等要害目标,通过精确打击来瘫痪其体系结构,使其丧失整体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
美军在其联合出版物《目标选择与打击联合条令》中就明确指出:“在军事行动中,目标选择与打击必须集中于创造特定的效果,以实现联合部队司令的作战目标或下属军种指挥官的作战目标”,“目标选择与打击的艺术要求以最小的风险、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资源,实现所期望的效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在遇到伊军顽强抵抗时,就常常不与之过多纠缠,而是以部分兵力将其围困或牵制在原地,主力则在空中火力等的支援下,直击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巴格达,很快达成了瘫痪伊作战体系的战略目的。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打击”,共找到
19,288,62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