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包庆发自上海
昨天(6月5日),普利策新闻奖委员会执行官SigGissler(西格·基斯勒)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的媒体沙龙上坦言,对新闻报道来说,匿名信源是把双刃剑,需要用良好的监管来用好它。
一周前(5月31日),曾在33年前的“水门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深喉”浮出水面,91岁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Mark·Felt)向媒体承认了他就是被《华盛顿邮报》化名为“深喉”的“水门事件”匿名信源。使用“深喉”提供的内幕线索,报道出“水门事件”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因此一举闻名世界,并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奖,而《华盛顿邮报》也由此声名大噪。
而就在“深喉”身份公开的同一个月,美国《新闻周刊》却正被他们自己的“深喉”所困扰。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关塔那摩监狱的美国审讯人员曾把《古兰经》放进厕所,甚至将其冲入便池,以此作为对信教者的惩戒。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亵渎《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是会被判处死刑的。
这一报道直接导致伊斯兰国家频繁的示威活动,并导致阿富汗至少16人在抗议活动中死亡。而事后,向《新闻周刊》提供消息的人士说,他并不清楚消息源头。5月15日,《新闻周刊》不得不将此篇报道定性为“误报”,并对报道内容表示道歉。
在评价这两个事件时,基斯勒表示,美国所有的编辑都不会否认,美国媒体中匿名信源用得太多了,《新闻周刊》在检讨自己行为的同时,媒体都认识到,要对匿名信源的使用加强监管。
基斯勒说,匿名信源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能完全不用,在揭露黑幕和进行社会监督的报道中,还得靠匿名信源来提供消息,水门事件的“深喉”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匿名信源,对记者和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
首先,记者应该对自己的消息来源进行核实,同时,编辑应该知道不对外公开的匿名信源到底是谁,并尽量通过别的信源求证匿名信源的可靠性。
普利策奖所有14个奖项中,最具重量级的一个是颁给报纸的“为公众利益服务奖”,这个奖项的获奖报道经常是揭露黑幕和社会问题的,如2005年的《洛杉矶时报》揭露一医院里的医学问题以及种族歧视现象的报道。
基斯勒说:“普利策奖评委会一直特别注重对参评报道中匿名信源的核实。”
“水门事件”大事记
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美国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1968年11月55岁的副总统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HubertHumphrey),当选美国总统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项计划,同意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以及其他一些情报机构大量扩大在国内的情报收集工作。后来经过重新考虑,他取消了该计划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开始登载来自美国国防部的文件——国防部在越南战争中的秘史。《华盛顿邮报》很快也跟进报道
1971年9月9日专事窃听与盗取政敌文件的白宫“铅管工人小组”(PlumbersUnit),从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医生处盗窃资料。埃尔斯伯格是国防部前官员,正是他将国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给媒体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凌晨2点30分在当场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华盛顿邮报》消息,一名共和党安全官员涉嫌水门大厦事件。但美国前司法部部长约翰·米歇尔(JohnMitchell)否认与此次水门大厦窃听有任何瓜葛,尼克松连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没
1972年8月1日《华盛顿邮报》报道,参与水门大厦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银行账号上,有一笔2.5万马克的现金款项,很显然来自尼克松的竞选团队
1972年9月2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约翰·米歇尔在担任美国司法部部长期间,掌握一笔秘密的共和党助选基金,广泛收集对民主党不利的情报
1972年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消息,FBI承认,水门大厦强行潜入事件,实际上来自于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间谍以及破坏行动,背后的操纵方就是为了让尼克松再次当选的势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赢得了大约60%的支持选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麦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划水门事件、盗窃以及窃听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尔德曼(H.R.Halde-man)和埃尔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长克莱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为涉嫌丑闻辞职。白宫顾问约翰·迪恩(JohnDean)被解雇
1973年5月18日参议院水门事件委员会开始举行电视听证。新司法部部长埃利奥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为司法部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
1973年6月3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约翰·迪恩告知“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尼克松总统与他就如何掩盖水门一事,讨论过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华盛顿邮报》消息,“水门事件”检察官发现一份埃尔利·希曼的讲话备忘录,其中记载有潜入埃尔斯伯格的精神医生诊所的计划细节
1973年7月13日总统办公室前主任亚历山大·布特菲尔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国会作证时说,自1971年开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将办公室内进行的所有对话以及电话进行录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绝将录音记录交给“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或特别检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杀”: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司法部长李察德森和副部长威廉·鲁克尔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辞职。国会方面也遭遇压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并非恶棍,”他坚持称自己在“水门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调查机构的磁带中出现长18.5分钟的空白,白宫对此无法解释。办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释是,有“恶势力”强制抹去了这部分内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宫将1200多页的录音编辑稿交给了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但该委员会坚持,录音带原件必须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记名方式裁决,尼克松总统必须交出录音记录,其中应包括64次对话录音。此外,高院还拒绝了总统申请特权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第一次弹劾,指责总统妨碍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为第一位在任上辞职的美国总统。副总统福特宣誓接任美国总统。随后福特发表书面报告,就“水门事件”中针对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资料来源:《华盛顿邮报》翻译:柯卉)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深喉”,共找到
14,22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