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近30年的努力后,田宫终于打破了日本模型在欧美市场上廉价、低端的传统形象,今天,田宫占据了大约9%的世界模型市场,迫使其他敌手诸如长谷川、青岛社以及韩国的爱德美不得不亦步亦趋地向他学习。“田宫模型的准确与精良只有瑞士制造的钟表可以比拟”,一位参加美国2004年度玩具大展组委会的玩具评测员马克·琼斯说,这个比喻对于田宫来说,既是赞叹,也是对其“不合时宜”的讽刺。虽然在当年,日本的塑料模型玩具产业3.9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军事模型占据了大约20%的份额,但更多要归功于万代公司开发的机器人高达系列等模型。媒体已经在嘲笑田宫俊作除了抱怨电视游戏已经使得青少年的双手不那么灵巧的同时,只能禁止自己的孙女在家玩游戏机。的确,“速食一代”的青少年更在意的是那些“技术零含量”的无障碍娱乐,很少人能够有耐心去阅读说明书,打磨每一个细小的零件,亲手调和油漆和补土了。10年来,日本静态比例模型协会的人数下降了12%,而平均年龄却上涨了3岁多,模型是否最终会和它最古老的原型一样回到博物馆中去?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只要我们仍然感觉自己双手的潜力没有穷尽,那么模型艺术仍然将是一种能引发考据与竞争的有趣运动”。谢泼德·佩恩在今年年初的《Kit》杂志上如是说。
从火柴盒到小号手
如果说让那批八九十年代的国内中小学生列出几样印象最深的玩具,除了变形金刚,恐怕就是“火柴盒”。其实相对于日后流行的福万与威龙,这批打着“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制造”的“火柴盒”却是静态模型制造的老前辈。1947年,两个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中一起服役的老校友莱斯利·史密斯与罗德尼·史密斯“斥资”600英镑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莱斯尼制造厂,在埃德蒙顿生产钢模铸件,然而根本无法与大企业竞争,于是两人决定生产成本较低的镀锌玩具汽车,到了1953年,他们的产品已经摆上了伍尔沃斯商店的柜台。1953年,负责玩具营销的Moko公司为这些汽车玩具定名为“火柴盒”(Match box),最初生产的模型非常简单,只有几个部件,没有涂装或拼接说明书。1978年,火柴盒收购了著名塑胶模型制造商AMT,但由于经营不善,于1982年被澳门环球玩具厂兼并。不得不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澳门,开始生产小比例军用飞机和装甲车辆模型,直到1992年10月被美国玩具巨头TYCO收购。在“火柴盒”狂热发烧友杨谦和的家里,近百架不同比例的飞机模型将两个巨大的展示柜塞得满满的:“其实当时买这些的目的很简单,手工课对于男生来说既很有趣也很无聊。虽然可以实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冲动,但老是被要求做沙包、纸鸭子一类没有挑战,也不符合男孩子对于复杂机械结构的偏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