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6月8日 报道,武汉市东湖一角的庙湖,大约200平方米的湖面上漂着黑乎乎的、腐烂的垃圾,在50米开外就能闻到臭味。附近居民和一所中学的2000多师生,吃东西都感到恶心,上课要捂着鼻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湖治污工程在2004年上半年投资了400多万元,将垃圾打捞干净了,还建起了园林小品,有关部门想以此作为“示范工程”。然而,仅仅时隔一年,庙湖湖面便恶臭熏天。
投资400多万的治污“样板工程”为何一年后就面目全非了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湖面再次遭受污染?附近居民在湖岸边找到了3个“黑洞”,污水就是从这里直排入湖中的。居民能找到的排污口,治理污染的部门难道在花400万治污之前就不知道吗?我看不知道是假的,如果污染源头不消除,就是治标不治本,就会出现重复投入资金治理这个难治的痼疾,这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污染投资,这样永远也别想还庙湖本来面目。
在污染出现严重抬头的地方,除了环保部门不作为,地方保护势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湖面全部清理干净后,周边的污染源的企业一律要关停,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确实太少太少了。为什么花了400万这大一笔钱,周边的污染水还是在直接往湖里排呢?其实这是各地治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地方花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治理污染,结果还不是拿出钱打了水漂漂,只得再次重复投入资金,治污了就成了无底洞。如此没完没了投入的资金到底该由谁来埋单?仅靠扬汤止沸是绝对不行的,只有釜底抽薪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复治污现象,重复投入资金的尴尬局面。不然,每年劳民伤财,到头来治污的钱照花,企业污水依旧照样横溢,治理污染成了钱打水漂漂游戏。
不可否认,地方保护主义是治污的拦路虎,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地方保护势力非常顽固。不久前人民网报道了环保局长也靠写匿名信解决污染问题,这种悲哀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深思一番。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之外,笔者觉得还有一条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便是治污中大有油水可捞。某地一个几百平方米的湖面污染治理了许多年,却一直不见好转,每年市里都要拨款几百万,出动几千人大干一场,可沿湖周边的几家排污企业却从未见停产,也没有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尽管市里每年拿出大笔的钱来治污,企业里的污水还是源源不断向湖里抽排,这样心照不宣(你治污我排污)治下去除了劳民伤财之外,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何谈什么好景不长哩!
死灰复燃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中较为突出的疑难杂症,但每一次几百万的治污工程款,难免有人从中捞到好处,甚至于把这当成“生财之道”,这样的治污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是许多部门乐于重复治污所在,也是好景不长的主要原因。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治污”,共找到
432,84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