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仅从现象来看,可以说当前是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爆发期。农民失地、城市贫困、劳资纠纷、矿难事故频繁等等。在社会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稳定程度不能光看基尼系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部长丁宁宁说,这些问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显现出来的,是市场体制改革推向纵深的结果。中央处理社会问题的方针从“两个确保”,上升到“五个统筹”,继而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缓解各类社会矛盾明确了方向。
丁宁宁认为,目前中国社会领域影响最大且将长期起作用的问题有三个:就业、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
他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居高不下,虽然2010年以后,我们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将会缓慢下降,但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依然很大,这一情况在2020年以前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丁宁宁说,鉴于失业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失业保险制度在经济上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建议把“雇主赔偿+社会救助”作为今后处理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出发点。以保证失业者家庭的基本生活,使其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丁宁宁认为,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下,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而且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基尼系数超过了0.4就认为社会不稳定了。
近年来部分底层群众收入下降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分配领域的两头,即与官员腐败相联系的非法高收入问题,以及城市和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赤贫化问题。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底层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政府对此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丁宁宁介绍,农村“包产到户”后,随着集体经济的衰落,农村原有的保障体系迅速瓦解。财政“分灶吃饭”后,社会统筹变成了地方统筹,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快陷入了困境。如果仅根据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些设想,来设计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只能使上述局面进一步恶化。那种过分强调以缴费为基础的社会保险方式,恰恰把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排斥在外;在强制性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中引入个人账户,不仅削弱了必要的“社会共济”,也混淆了政府和个人的责任。
所以丁宁宁认为,政府可做的是,在“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将失业保险与社会救助并轨,建立以政府税收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绝大多数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
建议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
在加强城乡疾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依托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救助体系。在政府承担已退休人员社会保障责任的基础上,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把覆盖面扩大到城市所有的工薪收入者。政府出台税务优惠措施,鼓励工薪收入者参与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可以把过去试点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为补充养老保险账户。
转自搜狐